![]() |
亲友贺寿
5月1日上午,家住市区的刘秀贞老人家里热闹非凡,她远在西安、上海等地的子女都赶了回来给她庆祝百岁生日,一家人围坐在客厅叙往事、唠家常,其乐融融。
白马双枪伴她闯关渡险
刘秀贞老人是河北省定县子位村人,1935年,23岁的刘秀贞参加了村里的革命工作,1940年当上了村妇女主任。1944年入党,就在这一年开始了北上的行程。
北上那一年,刘秀贞的大女儿忠慧正好5岁,因为不放心女儿留在老家,刘秀贞便把大女儿与大儿子一起带在了身边。如今,当年的小女孩已经是年逾古稀的老人,而大儿子已经故去。由于刘秀贞老人年纪大了,以前很多细节都不记得了,虽然忠慧当年年纪小,但她对那段经历仍印象深刻。
据忠慧回忆,她当年与母亲一同北上,从河北老家出发,来到东北,再到内蒙古,后又返回东北,最终于1949年南下江西。在忠慧的印象中,那个年月就是在不停的转移中度过,白马和两把枪始终伴随在他们身边,母亲使双枪,一瞄一个准。“北上时,我和母亲在妇女大队,队伍里都是母亲带着孩子的,我妈是队长。”一次在去东北的路上,妇女大队遭遇袭击,队里的人四散躲避,过了很久,四周没有动静,忠慧才从躲藏的地方出来,发现母亲、哥哥和队伍早没了踪影。尽管害怕,但忠慧一个人不敢哭,又躲进麦田里。好在被赶过来的部队发现,送回到母亲身边。“母亲当时都很愧疚,光顾着别人的子女,把自家的落下了。”忠慧说。
刘秀贞年轻时擅长骑马,一匹白马伴着他们母子三人北上。一次,刘秀贞骑着白马去村里联络工作,在途中遇到土匪群,“我母亲当时骑着马,那些土匪没追上,跟着跑了一百多公里,最后把他们甩掉了。”忠慧骄傲地说。当年的小忠慧每每听到“土匪”两字都会紧张,在一次剿匪行动中,刘秀贞带着女儿与土匪激战,枪里只剩下两颗子弹,“母亲对我说,怎么也不能落到土匪的手里,一把抓住我,当时眼睛就像要喷火似的,拿起枪对着我,准备打死我后自己也自尽。”忠慧说,“就在那个时候,听到冲锋号响了,队伍里就有人大喊‘部队来了’,土匪当时一听就撤了。就差那么一下子,要不我就没了。”
1949年解放后,刘秀贞老人全家南下,留在江西,后来几个子女也相继出世。
幸福的晚年生活
刘秀贞老人有5个女儿2个儿子,四世同堂,儿孙对她非常孝顺,家庭和睦幸福。
刘秀贞老人现在和保姆住一起,生活上由同在抚州的三个子女轮流照顾。老人的家整洁、明亮,虽然简单但很温馨。刘奶奶的儿子忠诚说:“之前我们都是三个月一轮换,现在一个月一轮换,这样就能更好地照顾母亲了。”刘奶奶的生活,白天由子女照顾,晚上由保姆照顾。“老太太年纪大,我这晚辈照顾她也算沾沾她的福气了。”刘奶奶的保姆说。
经历了艰苦的岁月,“母亲对共产党打天下很有感触。”忠慧说,“所以她很珍惜现在的日子,教我们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刘秀贞老人平日生活简朴,不喜欢浪费。“买来的空心菜,老太太只吃得动菜叶,吃不了的菜梗就送给别人。”保姆说到这,大家都哈哈大笑。
健康长寿的秘诀
刘秀贞老人今年百岁,但身体十分硬朗,眼睛还十分好使,放在一尺之外的麻将牌上的字都能看得清楚,耳朵也很灵。
刘秀贞老人90岁后还喜欢成天往外跑,隔三差五地步行去老朋友家坐坐,“有时候一去就是一天。”忠诚说,“母亲性格开朗,还好动。”去年,老人摔了一跤,伤到了腰,如果不是这个原因,现在老人还会出去走走。
在饮食上,老人爱吃素,别看年纪大,饭量也不小,饺子一口气可以吃十多个。采访时,正好老人吃面,保姆拿着碗,一口一口送到老人嘴边,不到十分钟的功夫,一碗面就吃完了。“她吃得好,睡眠质量也好,一般挨着枕头几分钟就能睡着。”忠诚说。
老人的儿女们告诉记者,母亲96岁的时候还能和别人打麻将,牌里的各种花色都认得。母亲喜欢唱歌,在70多岁的时候还是市里老干部合唱团的成员,很多红歌都十分拿手。在家里,儿女们唱起了《大海航行靠舵手》,刘秀贞老人也开心地跟着哼唱。
谈起母亲的长寿秘诀,子女们说,母亲的体质不错,是早年革命时打下的基础,生活很有规律,开朗,心里从来不挂事,这就是秘诀。
实习生 吴紫莹 本报记者 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