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温州日报记者 金叶
下了许久的雨,这一天意外放了晴,却没有减弱大山里的寒冷气息。市志愿者协会星火义工队、市药师协会的一群热心公益的年轻人带着装满物资的“爱心福袋”,和志愿者一起送温暖进大山。
车子刚驶进泰顺县罗阳镇的下稔少数民族村,竟看到不少老人等候在路边。“听说你们要来,老人早早地就聚在村口了。”领路的志愿者告诉记者。推拿、义诊、理发、剪指甲、剃胡须,各种“享受”让老人们个个笑开了花。
理个发
精神过大年
刚下车,志愿者们就纷纷拿出工具摆上摊,下稔小学教室外的走廊成了临时“理发厅”。自从村里唯一的理发师退休后,村民想要理个发得跑到镇上去,有的干脆就在家中自己解决。这次有免费的上门理发服务,老人们个个争先恐后,两张理发椅在一个多小时里就没空下来过。
第一个坐上去的是苏锡元老人。“要剪个什么样儿的啊?”“短点儿,看起来精神就行。”苏老伯长年患哮喘,又无亲无故,一直过着独居生活,犯病的时候几乎寸步难行。不过,理完发,剃了胡须,苏老伯脸上一扫久病的阴霾,看起来精神不少,他笑着说:“很满意很满意,这服务好啊!”
剃完胡须的张昌进老人,也笑得格外灿烂,对着志愿者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用理这么干净的,谢谢你们啊!
教室里,志愿者拿出自带的剪刀给老人修剪指甲。因常年无人照顾,大多数老人的指甲都已发黑发硬,看着让人心酸。另一边,一些老人正在享受推拿服务,老人指哪儿志愿者按哪儿,让老人的腰酸背痛舒缓了不少。
开药方
送诊进大山
比理发更受欢迎的是义诊摊子。量血压的、取药的、问诊的将医生护士围得水泄不通。
“阿婆,要注意饮食,别吃含酒的东西,血压有点高了。”药师协会志愿者对徐慧文老人说。老人笑着频频点头。
77岁的蓝成长老人挽起裤脚,只见他双腿脚踝处全都发白发干,还一直喊着痒,据说这样已经有好多年了。“应该是足癣,我给你开支药膏,抹上几天就会好很多。”志愿者仔细地开出药方。
蓝成长老人还有个兄弟蓝成元,他们很小便成了孤儿,两兄弟相依为命,住在下稔少数民族村石竹湾。这个自然村,车子很难上去,老人下山要步行近40分钟。有点儿小病痛,他们也大都忍着拖着。
像蓝成长老人这样忍病成习惯的老人在大山里还有很多。志愿者说:“送医送药的活动以后还要多组织一些,他们确实非常需要。”
送物资
带老人回家
志愿者帮兰道超老人将爱心物资送回家。老人今年72岁,长年独居。多年的肺炎,连他自己也不清楚是什么时候患上的。“发病时这里堵得难受,喘不过气,只能没日没夜地躺在床上。”老人摸着胸口,有些无力地说。
虽然患病多年,但在老人家里,只有两个小药瓶,一瓶是云南白药,一瓶是茶新那敏片(用于治疗支气管疾病)。“老人是低保户,每月只有200多元,如果经常去医院,恐怕连药钱都付不起,通常他能忍就忍过去了。”志愿者说。
之前,志愿者特地陪老人看了病,这回送来的“爱心福袋”,装满了米、油、棉被、棉服、手套、保暖内衣等物,希望老人今年可以过一个温暖的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