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医
追求、向往、快乐
        正文浏览次数:630
  2014/12/10 23:34:1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追求、向往、快乐

------我的阳光生活



    在河北老年大学,陈国伟教授讲述了数学家苏步青的一段人生格言:“你有追求,有向往,你就有精神,心情舒畅。你不想长寿,也能长寿,这是科学的辨证法。”我听后感慨万千:年轻时自己不就是靠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才闯过了激流险滩,到达了理想的彼岸吗。退休后也还是凭借对幸福的向往,才使自己的老年生活充满阳光。


    60年代初,我从河北医学院毕业,分配到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65年,正当我风华正茂,事业刚刚起步之时 ,因高烧被诊断为罕见的“白赛氏”病。医生断言生命急性期超不过三个月,慢性期超不过三年。年轻好强的我没有被吓到。我坚信我还年轻,一定能战胜疾病。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又红又专的白衣战士”。为此,一边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一面查阅学习相关的知识,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但是由于大量的激素治疗和食用胎盘,病情虽然得到了控制,但却诱发了糖尿病。随之,又患了心肌炎、骨髓炎。疾病再一次将我推到病床上。为了摆脱思想上的压力,疾病的折磨,我充分的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用自己的文学爱好来冲淡痛苦。在住院期间,阅读了大量小说、剧本,用心观察医院里的人间百态, 先后创作了独幕话剧《职责》,在全省卫生系统汇演中得到省委、卫生厅领导高度赞扬和肯定,剧本也获得《大舞台》杂志1983年优秀创作奖;电视剧《床前儿女》由河北艺术中心拍摄,同年在河北电视台播出。


    在文学创作的同时,作为医务工作者,我没有忘记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和疾病抗争。根据自己的疾病和工作中阅读的相关知识,结合自己的抗病实践和临床经验,撰写发表了十几篇专业论文并获奖。其中《胰岛素注射方法的改进》、《社会心理因素在糖尿病诱发及转归中的作用》,不仅受到医学同仁的好评,也为广大糖尿病人的治疗探索了新的方法。


    工作近四十年来,我不仅战胜了疾病而且事业有成,先后发表了医学论文、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500多篇,并且晋升了高级职称。  


    退休后,家人们都劝说我在家里安度晚年,但我有一个心愿就是退休后创办一个专业化糖尿病服务机构。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糖尿病人提供切实的帮助。因为我是一个患糖尿病40余年的患者,深知糖尿病人的需求和痛苦。尤其是看到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许多糖尿病人因缺乏糖尿病知识而延误治疗,造成致残致死。为防止糖尿病,发挥自己的一点余热,也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职责。 


    2004年11月14号,在领导和众多朋友的支持下,河北省首家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购物为一体的专业化服务机构——畅心园糖尿病食用品服务中心开业,畅心园糖尿病友联谊会也随之成立。

    我不懂得经商之道,但我深知“医者,仁术也”的意义。所以,我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是金的宗旨。为提高服务质量,我到医院、工厂、社区、机关发放了500多分调查问卷,了解糖尿病人的需求。随后又到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哈尔滨等地的生产厂家和糖尿病食用品店考察,并购买样品亲自品尝和使用,以确保产品质量。    


    对前来咨询的糖尿病人都当作朋友。每天为他们免费咨询,讲解糖尿病知识,进行康复指导。为了让更多的糖尿病人掌握糖尿病知识,我撰写了《糖尿病人食疗歌》,《三字经》等百余篇糖尿病科普资料,刊登在《健康报》等国家省市报刊上。并且免费发放给糖尿病人和其家属。还为糖尿病会员举办知识讲座。遇到糖尿病并发症高发之时,我都要亲自给会员打电话、发短信,告之预防措施,使糖友们深受感动。真诚的服务赢来广大糖友的信任和爱戴,每到节日都有不少糖尿病人送来鲜花,发来短信祝福。 短短六年,畅心园的会员已发展到3000多人。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我心情舒畅,特别是看到在我的指导下,糖尿病友康复后的笑容,我感到非常的欣慰。也算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吧。


    回首往事,66年时光如同白驹过隙。生命中所经历的病痛、挫折、坎坷都已经淡忘,而每一次的奋斗,每一次的成功,每一次的喜悦都留在记忆深处,成为我精神的支柱。也正是这种积极乐观、感恩奉献的情怀,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人生绚烂芬芳。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退休后坚持“五要”心情快乐
  • 2015/4/2 16:27:12
  • 退休后的快乐生活 六十岁奶奶的芭蕾梦
  • 2015/1/28 9:55:37
  • 生日宴变成“表彰会”
  • 2014/12/10 23:37:04
  • 我的儿媳赛闺女
  • 2014/12/10 23:37:02
  • 程素芬:照顾公公就是我的工作
  • 2014/12/10 23:36:46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