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于一名在校大学生来说,龚秀榆有几宗“最”:年龄最大——80岁;在读大学的时间最长——已12年;学的专业最多——唱歌、绘画、古典文学、楹联、书法、英语、电脑操作实务等。尽管如此,还在区老年大学就读的龚秀榆称,她会将大学生活进行到底
近日,记者前去采访已80高龄的区老年大学学员、学生委员会主席龚秀榆,她正在家里做寒假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画牡丹。
“我这个假期很忙,不仅要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搞诗词创作,在3月份我要参加《诗词百家》杂志社举办的到武汉黄鹤楼采风的活动。”龚秀榆说。
告别孤寂走进老年大学校门
1988年,从事教育工作的龚秀榆从工作岗位上退休,过上了悠闲的老年生活。好景不长,她的老伴因患高血压诱发并发症于1994年去世,她陷入了孤独寂寞的生活中。在重钢设计院工作的小儿子将她从老家白市驿接来大渡口生活。
“刚来时,我没有一个熟人,很孤独,又无事可做,日子过得很无聊。”龚秀榆说,后来,她的亲家在区老年大学上学,学习书法。小儿子便叫她也去读老年大学,“只当打发时间”。2000年下半年,龚秀榆终于去区老年大学报了名,成为一名大学生。
逢教育改革大学已上了12年
“我运气好,在这之前,老年大学读两年就毕业,2002年我就拿了毕业证。但那一年,学校实行改革,不再对学员就读进行时间限制,于是我就继续留了下来,直到现在。”龚秀榆说,也正是这么多年的学习,她才有时间学了许多专业。
“刚进学校时,我学的是唱歌和绘画这两个专业,后来,有老师和同学向我推荐学文学专业,再后来,我又学了英语、书法、楹联、电脑操作专业。”龚秀榆称自己以前只是一个高中生,没想到老了还能上大学,并一口气学了这么多的专业。这些都是她喜欢的专业,其中的文学专业更是让她产生了极大兴趣,至今都在为此努力。
钟情诗词创作一口气钻研了十年
龚秀榆学习古典文学创作长达十年时间,主要从事诗词写作。这期间她虽然还学了其他专业,但文学始终没有耽误。除了在学校学习,她还买来大量关于诗词的书籍阅读。至今她都有一个习惯,不管走到哪里,她必随身带几本书。
“我学写诗,是从顺口溜开始的,后来又学写格律诗。”龚秀榆说,从2004起,她便有作品入选《中华老人诗文书画作品集》,后来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她开始向《华夏诗文》杂志社投稿。那次她共寄去六首诗,其中有两首诗在该杂志社的一个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这次的获奖更加激发了我的兴趣。”
学有所成晚年生活充实又快乐
龚秀榆还向多家杂志社投稿,也收到中华诗词发展研究会、中国国学文学会、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等多家单位或组织的约稿邀请。至今她共创作了200多首诗词,共发表有近150首,期间参加各种征文比赛还获得金奖或一等奖达35项。龚秀榆还于2011年将自己的165首诗词和30幅书画整理成册,出版了一本《木俞集》。她还参加了一些杂志社举办的采风活动。今年3月份,她又将参加《诗词百家》杂志社举办的到武汉黄鹤楼采风的活动。
在老年大学上了这么多年学,龚秀榆称收获很多,在校期间她从不缺席、迟到或早退,还在学校当选学生委员会主席。她称她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技能,还丰富了自己的晚年生活,得到了快乐。尽管自己年事已高,但她称自己还有充沛的精力来学习,会将这种学习进行到底。
记者手记
学习让生活很精彩
“人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龚秀榆老人这里得到印证。龚秀榆人到老年时一脚迈进了学校的门槛,便再也不愿意出来。她学到了许多知识,也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不仅让身心得到良好的调节,还为自己找寻到愉悦和快乐。
龚秀榆老人的学习精神也感染和鼓舞了我们,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每一寸时光,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让自己也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