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学
武汉退休老人希望就近“入学”
        正文浏览次数:540
  2014/12/10 23:33:0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社区没老年大学,上学得转乘几趟车”、“有时课上到一半,老师有事走了”……半年来,记者在江城部分社区采访时发现,类似关于社区老年学校的“抱怨”,不在少数。

  专家就此指出,社区老年学校,有待“集体拔节”。

  【现状探访】

  社区:最头疼师资

  “急盼乒乓球与柔力球老师!”昨日,硚口区宗关街发展社区老年学校,社区干部熊静萍向记者“求助”。

  该校建校已有七八年时间,这两年,学校能顺利开办,“还好社区有位热心爹爹”——武汉聚德苑老年书画家协会会长黄友望。老人不仅“自告奋勇”担任社区老年学校老师,还带来协会几位骨干会员,总算“撑”起书画班。但由于社区条件有限,老师每月只能拿两三百元报酬。

  熊静萍说,社区还有老年人乒乓球队、柔力球队,但因请不到老师而一再遭遇搁浅。

  记者走访发现,师资难保证,不仅仅是某一个社区开办老年学校面临的问题。

  今年,汉阳团结社区老年学校秋季开学时,最让老人们激动的,莫过于上了两年学,终于有了校长和“相对专业”的老师。

  70岁的何凝香,说起此前“窘境”仍记忆犹新:老师是有相关特长的街坊,“一开始课还能凑合着上,但碰上老师家孙子生病,课就临时取消。”

  “但愿这种情况再不发生。”社区群干杨四华说。今年,经多方争取,一位退休老校长终于答应到校就任;音乐老师和书法课,也总算有了从外面找来的“专业班子”教学。

  教师结构优化了,但老师都是义务教学,设备不足等,又成了杨四平要考虑的新问题。

  学员:希望能就近入学

  每周二、周四清晨,青山红钢城68岁的王双月得提前45分钟起床,跑远路赶往青山区老年大学。“要是社区有老年学校就好了。”王双月希望,老年学校能就近办。

  而在发展社区老年学校,记者注意到这样一个奇特现象——花鸟班30名学员中,来自汉阳的老人占去大半。“4科课程,学员好多都不是本社区的。老人们大老远赶来上课,蛮辛苦!”熊静萍说。

  熊静萍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几年前,花鸟班年纪最大的学员——汉阳80岁的王婆婆,每周转乘两趟公交赶来上课,下学期没来了,“说上了年纪,路又太远……”

  调查:办学水平参差不齐

  而日前,一组来自武汉市老年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武汉老指委”)的数据显示,武汉市共有132万老人,占该市总人口16%,远超国家12.5%的平均水平;社区老年学校,虽“整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但3067个社区(村队)中,老年学校仅1378所。

  “师资、场地、经费,是制约绝大部分社区办老年学校的首要因素。”按照发展社区书记刘德荣的经验,离了这三样,办社区老年学校“举步维艰”。

  记者对30名老年人进行随机调查。结果,部分老人直接表示,社区没老年学校;部分社区老年学校“有是有,但没什么意思”、“一开始热闹,现在已‘静悄悄’”;部分老人甚至没听说过老年学校。有的表示愿意上学、但没能上成,究其原因,或是社区没老年大学,或学校距离住处太远、教学水平不高。

  不过,也有因各方面条件成熟,社区老年学校办得好的。

  今年3月,常青花园老年大学山水画班上来了一位特殊学员——来自英国的美兰。美兰年逾花甲,退休后原打算到世界各地走走,一次意外的机会,美兰在该校参观了师生的书画作品后,被深深吸引,于是,美兰决定留下,在该校学习山水画技法。

  在上月召开的有关交流会上,该校获得“全国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成为全国唯一的社区级老年大学。

  【代表声音】

  呼吁教学资源向社区倾斜

  早在去年武汉市政府向人大代表等征集十件实事的座谈会上,刘德荣就提出,她所在的发展社区老年学校,虽有好几个班,但唯独差老师。她建议,教师资源向社区倾斜,让老人免去舟车劳顿就近上学。

  布衣参事胡全志,关注老年教育问题已有十年。他告诉记者,前不久,洪山区人大代表代增禄与他探讨社区老年学校发展提出,不少老人想就近上学,但有些社区连办学场所都没有。代增禄建议,政府可否把闲置下来的小学校舍或旧房子,改造成社区老年学校。

  “虽然近年武汉老年教育发展迅速,但优质教育资源供求矛盾、资源短缺。”胡全志说。

  “但众所周知,由于受体制、财政、场地等多方影响,社区办老年学校并不容易。”胡全志建议,一是在政策上,政府要继续扶持;二是财政上,应加大投入;三是形式上,可按地域,在大型社区,或让相对集中的社区抱团开设老年学校;四是要定“行规”,保证办学水平。

  【官方回应】

  老年学校有待“集体拔节”

  今年3月,武汉市老指委,联合武汉地区老年大学(学校)协会,对该市基层老年教育调研。报告直指:“武汉市、区二级老年大学条件较好,但基层尤其是社区老年学校,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困境重重,不少是形同虚设。”

  谈及这点,武汉老指委办公室主任张德顺难掩忧心。“问题主要在三方面:发展不平衡、基础工作较薄弱、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报告提出,一些中心城区社区寸土寸金,偏远农村经济滞后,都给社区老年学校校舍建设、设施购置等带来困难。再加上经费来源有限,有的师资、教材、管理三缺乏,“老人只能唱唱跳跳……”

  不过,在胡全志看来,社区老年学校有待“集体拔节”是最根本原因,还有外约机制不健全,内管办法不规范。

  “老年教育无章可循,老年大学缺乏规范化发展和科学管理机制,导致办学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隶属关系不明确,领导体制也不统一。”他说,社区老年学校大都未纳入正规教育体系,自上而下没有一元化领导体制,一定程度上桎梏着社区老年学校的深入、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社区这群“老兵帮大哥”够帅够暖
  • 2023/5/16 9:57:27
  • 老有所养幸福多 老有所为活力足
  • 2022/7/20 10:09:31
  • 陈秀英 甜蜜铺就幸福路
  • 2022/5/5 10:04:00
  • 护理达人分享老年照护经
  • 2021/12/28 10:21:00
  • 杨庆义 活到老 写到老
  • 2021/12/22 10:34:4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