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有人说你娇媚,娇媚的生命哪有这样丰满……”一曲嘹亮浑厚的《牡丹之歌》回荡在雁城九曲河示范段,走近一看,一名老人正在唱歌,歌声吸引了周围不少群众,大家跟着节奏打着拍子,不时拍手称赞。
这位唱歌的老人就是唐俊松,54岁的他,经常活跃于雁城的“坝坝舞台”,各种民间组织的娱乐演唱活动总少不了他的身影,唱歌他是表达快乐的途径。
据了解,唐俊松从小自己就喜欢唱歌,读书时,喜欢参加学校的各类文艺活动;后来当兵的4年里,成为了部队的文艺骨干;复员后,回到家乡雁江区松涛镇侯家坪村,一边种地一边做点小生意,“哪怕是在田里插秧,有时也会扯开嗓子高歌一曲,解解歌瘾。”让唐俊松曾感到快乐和自豪的事是,每当遇到赶场天,周围的乡亲最喜欢来听他唱歌,他放声高歌时常引来大家羡慕的眼光。
2009年,唐俊松所在的侯家坪村有11个组转变成为了现在的插花社区,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陆续住进了崭新的楼房,唐俊松也像城里人一样拿上了退休金。“现在生活是如此的幸福,我就想用歌声唱出资阳的新变化、新面貌。”
唱歌原本只是唐俊松对生活的一种寄托和倾诉, 2009年后他把唱歌当做梦想去追逐。唐俊松很喜欢唱蒋大为、阎维文、刘和刚及腾格尔等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的歌曲,为了把歌曲唱得更好,他买来歌本、抄记歌词,跟着碟子一段段学习,反复揣摩。为了保护好嗓子,他在生活中不沾烟酒,不吃辛辣食物。
2010年起,每年坚持参加资阳雁江区老年大学声乐培训班,从乐理知识、练声发音、独唱乐谱开始学习。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他喜欢听电视里专业演员的演唱,拆模学习演唱技巧,通过这些来提升自己的演唱功力。
因为在野战部队当炮兵时,唐俊松的耳朵被炮震过,听力受到了影响,但是唐俊松相信勤能补拙,一有时间,唐俊松都会到九曲河示范段或苌弘广场和朋友们一起唱歌。经过四处学艺和专研,之前没有任何音乐底蕴的他,如今对声乐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和探索,唱歌水平也是蒸蒸日上。每当听到好听且适合自己演唱的曲子他还会记下来,现在唐俊松能准确无误地唱100多首歌。
唐俊松唱歌并不追求名利,只想唱出普通老百姓的幸福感。同时他对音乐的热爱感染着周围的人,他的“粉丝”也越来越多,每逢他唱歌时,总有一群人来助阵,这也让他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