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董老和他的老伴、朋友一起学习电脑 (记者 欧阳天 摄)
湘潭在线9月11日讯(湘潭晚报记者 廖艳霞)“董老师,感谢您对我的教导,祝您身体健康、节日快乐!”9月10日教师节,岳塘区中洲路街道长城社区80岁的老人董源远坐在电脑旁,收到了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的学生袁科亮的手机短信。
看着学生的信息,董老很欣慰,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微笑。其实董老并没有从事过教师职业,而是湘潭电机厂一名退休干部。之所以都喊他“董老师”,是因为他退休后,致力于诗词书法的创作和义务教学,育人数百。如今,已经满头银发的董老还想赶一把时髦,学起了电脑。
在朋友彭成仁的指导和夫人黄白晖的陪伴下,董老开始拿起电脑写字板,将自己创作的诗歌敲打到电脑上。
学电脑乐在其中
董老自幼爱好诗文,自1988年因病退休后,潜心研究创作诗词,出版诗作6本,他潜心两年创作的50万字长篇小说也在网上发表。
“这都靠我的老朋友彭成仁,文字都是他帮我输入到网络上。”董老笑称彭成仁是他的“保护神”,竭诚帮他完成心愿。其实,彭成仁也已经63岁了,但他坚持每天帮董老输入5000字到电脑上。
“我也要与时俱进,直接对着电脑创作诗词。”精神矍铄的董老笑着告诉我们,这就是他想学电脑的初衷。董老说,虽然现在各种书本资料非常丰富,但是通过网络搜索浏览更加方便。
在彭成仁的帮助下,董老已经学会了用电脑写字板输入文字。“过一段时间再来看我吧,我再给大家展示我的水平。”董老对学习使用电脑满怀期待。
育人才孜孜不倦
董老家的墙壁上,到处悬挂着书法作品,飘散着油墨香。电脑对面,正是他的学生袁科亮8年前书写的作品《出师表》。
袁科亮自小学三年级开始到高三,一直跟着董老学习诗词创作和书法临摹。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目前,22岁的他在清华攻读博士。
“董老对我影响很大。”袁科亮说,跟着董老练习书法,培养了他良好的习惯,提升了他的修养。“即使在家,我也总想练习毛笔字和钢笔字。”
在董老家墙角,还藏着“宝藏”,那是10年来,他的数百名学生创作的诗词和书法作品。“每个学生,每周一幅作品,我都保存着,留作纪念。”董老揭开墙纸,露出一叠发黄的诗词书法作品,还有22本学生创作的诗词。
写诗歌身体力行
作为业余文学诗词爱好者的董老,创作颇丰,共约5000首,小说、散文共约200万字左右。迄今已出版著作6本,六十章回长篇小说《乌龙梦》(也名《航道弯弯》)已在网络发表。
“我目前正在将诗词按照名山胜景、科技人文等分门别类,并将最近10多年来创作的新诗收录进去。”董老边说边向我们展示正在整理的作品。
“名山胜景的每一首诗词,都是我亲身经历后的感悟。”董老说,退休后,为了诗歌创作,他只身一人几乎走遍了大陆所有城市的风景名胜区。“七天内,我登陆了嵩山、泰山和华山。”董老说,从山下到山顶,尽管他已经腰酸背痛,但为了创作,从未想过放弃。
“作息无规律,醒了就创作,累了就睡觉。”董老至今仍孜孜不倦地创作诗词,他的老伴黄白晖也是诗词爱好者,一直理解和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