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学
退休老人为学习英语活得精彩
        正文浏览次数:713
  2014/12/10 23:32:5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记者在金华市老年大学英语口语班期末聚会上见到很多老人,这里最小的已50多岁,最大的80多岁了。他们中有退休的老师、医生、公务员,还有个体工商户、工人、农民等。

 

    看他们学英语,你能感受到一种真真切切的快乐。他们时而因为忘词掩嘴偷笑,时而为同学的精彩表演大声喝彩……

 

    石银翠是河北石家庄人,她在金华生活有几十年了,已然是个地道的金华人。她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退休后,就加入了老年大学的英语班。石银翠说:“我是教数学的,以前也会一点英语,长久不用忘得差不多了。”他们子孙后辈生活在国外,为了学习英语,多一种交流沟通的技能,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

 

    为了学英语,她还在市区清风公园组织了一个英语角活动。每周二上午8时30分至10时30分,来自市区江南江北的八九个同学准时聚会练习英语两小时,周周如此。“我们是风雨无阻,这周的周二,下雨,大家还是都赶来了。”组员钟文华今年都80岁了,她说石银翠是他们的“老师”,学得最好,有不懂可以去问她。这次期末聚会上的英语小品,也是在石银翠的组织下,组员们一起琢磨出来的。

 

    石银翠的学习诀窍是学以致用。她外孙今年11岁了,随母亲在瑞典读书。平时有机会视频连线时,石银翠就会秀几句英文,还要和外孙交流一下英语语法问题。石银翠说:“2008年,我去瑞典看女儿和外孙,也尝试和当地的老外交流,发现平时学的英语还蛮管用。加上手势,基本能明白彼此的意思。”

 

    钟文华是一名医生,也有亲友在国外。自从学了英语,她和远在美国的孙子交流时,不时能蹦出几句英语。老人的表现把大家都逗乐了,直夸她不简单。钟文华说:“无论去老年大学上课,还是参加周二的英语角活动,可高兴了。到了时间点,什么事都扔得下,非赶去不可。”她经常和同学一边走路,  王吉中是老年大学口语班的班长。他说,这个班原先叫英语基础班,从2007年开始组建。5年来,这个班的人很团结,基本没有散过。王吉中认为,老年人学习英语,一则为了沟通。不少人的后辈在国外生活或学习,自己学了英语后,沟通起来就方便许多。再则,老有所乐。“我们的目的,不是学精,主要是愉快。”王吉中认为,他们还遇上了几个好老师,能够结合实际,通过生活化的场景学习,使学习效果非常好。石银翠补充道:“是的,学英语学了不说是没有用的。老年人的学习不需要考试,也不是为了拿文凭,我们学起来更加纯粹。”

 

    在这个英语口语班,有76岁的方栋梁、73岁的邵慈华夫妇;还有北大毕业生,当年学俄语,现在重新学英语的“老学究”……

 

    在口语班所有学员中,她是最特殊的一个。这个班的学员至少具备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她只读到初中;许多人以前都是坐办公室的,大多在科教文卫系统工作,她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英语班的单老师说:“她来得早,就留下来了。现在没有退休证的,学校都不接收了。所以,她是一个特例。”

 

    今年68岁的盛菊如比其他学员的肤色更深、皱纹更多,但她衣着光鲜,英语小品表演时显得特别轻松自如。“我以前从来没有表演过。”盛菊如对自己的表现还比较满意。她的娘家在婺城区白龙桥镇雅绕村,19岁嫁到了市郊高畈村。多年来,盛菊如一直以务农为生。她兄弟姐妹多,还是老大,生活一直很辛苦。“虽然活干得多一点,但我是最幸运的。”盛菊如说,自己能够读到初中,已经很感谢父母了。那时,家里穷,学校给她减免了费用,每个学期只需交1元钱学费。吃饭就自己带米,课间休息时到田头挖野菜,放在饭盒里一起蒸。辛辛苦苦读完初中,母亲却在此时去世了。盛菊如说:“我后面的几个弟妹都没有读过什么书。”

 

    嫁人后,文凭却成了村民歧视她的原因。盛菊如说:“别人都认为念过书的女人不会干活,所以每天的工分只有4分半,根本不够吃。”有一次因为丈夫不在家,饿极了的她带着3个孩子曾步行数公里,到邻村去讨过一次饭。她说:“想想过去,比比现在,看看将来,还是幸福的。”如今,她的大孙女25岁了,二孙女今年也高中毕业了,还有个外孙读初中了……“现在条件好了,子女们都有活干。去年我补了养老金,每个月有1028元的‘退休费’发了,你说开心不开心?”说到这些,这个饱经沧桑的女人笑得合不拢嘴。

 

    “46岁时,到一家银行去搞卫生。做到53岁回家,就一直闲着。”盛菊如说,后来跟一个初中的女同学去学跳舞,在广场上听说老年大学招人,就来报名了。这个读过书的农村女人一直是别人眼里的异类。村民都讽刺她,念书念到老,用又用不出。她却凭直觉再次闯进了学堂。“说起来好笑,以前为了看书,和丈夫还干过架。”盛菊如说,有时抱着孩子,不自觉地逛到南市街的书摊上看书,往往忘了时间。丈夫回家,看到饭也没有做,就和她扭打起来。这么些年过去了,盛菊如爱学习的习惯一直没有改。

 

    “以前不要说A、B、C没有学过,连拼音都没接触过。”盛菊如说自己读小学时,老师是直接教汉字的。到初中,也没学过英语,所以她是从零起步。这些年学下来,她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了,自己也很有成就感。盛菊如说:“大儿子拉三轮车、二儿子在工厂、小女儿做幼师,我们家没有人在外国,但我依旧学得很开心。班里的同学还有老师都看得起我,我就要好好学。在这里,每天都很开心,我会一直学下去的!”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陕西西安退休老人10年间义务为社区办黑板报 累超300期
  • 2015/11/5 15:15:11
  •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叹为观止
  • 2015/11/5 13:57:59
  • 台六旬老人在闽读博续写精彩人生
  • 2015/9/28 11:31:26
  •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 2015/5/28 11:07:04
  • 老人“酿”出精彩晚年
  • 2015/5/26 15:54:01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