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月7日下午,听说班上要拍毕业照, 王大康早早骑自行车来到学校。走进校园,一路上都有同学叫他王爷爷,王大康也热情地和大家打招呼。“我每天都是骑自行车上学!”王大康说,从家里骑到学校,要花近1个小时。“也许是最后一次去校园了,不能迟到。”
拍照前,同学们特意为王大康准备了一套学士服。乐山师院音乐学院辅导员张巧老师称,按照学校规定,王大康是跟班学习,不能授予学士学位,也没有学历。但考虑他学习了四年,破例让他穿上学士服拍照。
穿着学士服的王大康显得很不自然,但脸上依旧挂着笑容。王大康被同学们簇拥着站在队伍中间,摄影师按下快门的一刹那,他也随着大家跳了起来,把学士帽抛向空中。
拍完集体照,一些女同学抢着跟王大康合影,他一一配合。看着眼前这些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同学,王大康突然提出,“让我这个‘30后’给你们‘90后’唱一曲吧,算是最后的告别。”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王大康拉起了手风琴,献上最拿手的《天路》。
拜访王大康家,在乐山市中区牟子镇武皇村,岷江东岸的一间老院子里,王大康正在侍弄花草。
四年的大学生活,王大康不迟到不早退。每天凌晨4点50分准时起床,做30个俯卧撑,吃完早饭6点30分从家里出发,7点半到学校上自习。
音乐学院2008级4班班长张衡告诉成都商报(微博)记者,王大爷虽然视力不太好,但仍坚持做笔记。不过,让大家记忆深刻的是,2010年4月,王大康参加了由湖南卫视举办的“快乐男声”成都赛区的选秀。
“这四年,学到了很多东西。”王大康说,他学会了弹钢琴、拉手风琴。此外,他还学会了跳锅庄和探戈,计算机。
张巧老师称,学校对王大康这名特殊学生开了绿灯,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程。在费用方面,学校仅收取了书本资料费。
“这个4年结束了,但是我还想继续上学。”王大康说,其实,上大学是被“逼”出来的。15岁那年,还在上中学的王大康参军,12年后他回家务农。到了1981年,他开始了骑游全国的梦想之旅,三年骑游6万4千多公里,并写成了一本75万字的《王大康游记》,哪知该书却被出版社退稿,“那时起,我就有了要上大学读书的想法。”
从61岁开始,他三进大学学习。1996年,进入当时的四川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学习新闻写作;2000年,王大康被保研继续在四川师范学院学习旅游文学,但只读了两年,他便出国骑游了尼泊尔、缅甸、老挝等国家;2008年,他来到乐山师院学习音乐。
“因为种种原因,骑游欧美国家的想法未能完成。”谈到今后的打算,即将“毕业”的王大康说,他还想继续在乐山师院学习法律专业,目前已经向学校提出了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