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乐
三位老人的有机蔬菜梦
        正文浏览次数:709
  2014/12/10 23:32:12    来源:网络媒体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青海新闻网讯 他们是我省高级农技科研人员。在他们正当年那会儿,曾奔走在田间地头,以推广和鼓励农民使用农药治疗病虫害为己任。退休十多年后,在古稀之年,他们却又开始了一次自我否定式的创业,走上了抵制使用化学农药,承包土地种植有机蔬菜的“绿色”之路,希望用自己的行动传递一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现代种植理念。 
    湟水河畔夕阳红  “我们要让更多的人吃上有机蔬菜,更重要的是,要让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和消费者接受无公害的理念,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在湟中县多巴镇黑嘴尔村北山根的一片大棚前,我们见到了78岁的赵长贵老人。他一边熟练地从翠绿的黄瓜蔓上摘下果实,一边同我们侃侃而谈。他的两位同伴,70岁的龙宗友和71岁的杨华秀在大棚的另一头忙活着。他们侍弄棚里的蔬菜,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神情十分专注。看着他们在大棚间忙碌的身影和麻利的身手,很难让人相信他们是年过古稀的老人。
  他们原本是农业厅的同事,因为年龄相近,又是四川老乡,公情私谊都不错。推广种植有机蔬菜的共同梦想,让他们走得更近了。去年底,他们获知黑嘴尔村的三十多个大棚荒废着,三个人商量后,就把这些大棚承包下来,把这里作为实现梦想的平台。 
    农药的普及使用为中国人吃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提出了吃好的要求。有机农作物就是让人们吃得更卫生、更健康、更环保。但是,现在要让农民改变对农药的依赖,和当年推广农药使用一样艰难。“我想,由我们几个一辈子专门从事农业技术的人来做这件事情,意义更典型,更有说服力,更容易得到认可和推广。”赵长贵说。 
    老人摘下几根青翠欲滴的黄瓜递过来,“尝尝,不用洗,我这里的东西不用削皮就可以吃。有人以为打农药的黄瓜去了皮就没问题,其实,农作物也是要呼吸的,表面上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小孔,农药会渗入,残留在里头。”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 我们很想知道,三位老人,既无温饱之虞,又无功利之求,完全可以在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何以还有这样令人惊讶的举动。 
    农药推广者变身抵制者  
       “对农药使用危害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还是近三十年的事情。我在上世纪70年代还是推广农药的先进人物,获得过多次奖励呢!”赵长贵老人说起了缘由。回想自己曾经的“辉煌”,这位高级园艺师感慨万千。他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年代,农药的推广使用被视为科学种田的革命性进步,农作物生了虫害有杀虫剂,地里长了杂草有灭草灵,嫌农作物长得慢有催生的激素。世世代代守着土地,延续着几千年传统耕作方式的农民,看到农药使用的神奇效果,如同神话。那时,赵长贵每年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到农村向农民推广和指导农药使用技术。其间,不止一次地看到喷洒农药的农民,因为防护不到位,中毒倒在田间地头的情形。 
    这个选择灵光一现源于一次偶然看到央视的一则新闻:介绍一组全国优秀志愿者候选人,一个叫赵希海的74岁老人的事迹吸引了他的目光。这位同样姓赵的老人原先是吉林的一名伐木工人。工作40年,经他手砍伐的树木难以计数。退休后,这位老伐木工毅然走上了义务植树之路,许下了要为国家义务植树10万株的心愿。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他义务造林补植树苗18万株,无偿献给国家。“我的情况和赵希海有些相似,而我们三个人成为一套三驾马车,完全是因为志趣相投。”赵长贵搞了一辈子农药,现在却要做一项否定自己“功绩”的事业。   其实,退休后的十多年,几位老人就一直没闲着,不停地奔波在田间地头,奉劝农户不要使用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他们告诉近郊的菜农,低毒农药,喷洒一次后,药效4天才能挥发,就拿黄瓜来说,两天就是一个采摘周期,喷洒农药后,根本等不了4天。还有,很多菜农为了让黄瓜好看,使用拉直剂等农药,使其残留很多农药,给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更可怕的是,有些农药在人体中能潜伏30年以上。但是,现实中,经济账比他们的大道理更有说服力。 面对有点无奈的现实,三人萌生了一个梦想:创造一个“样板工程”,让事实代替雄辩。 
    在希望的田野上追逐梦想 
    不用农药,那怎么治理病虫害?种了几十年菜的老菜农认为这是在讲故事。面对质疑,几位老人拿出了撒手锏他们自己研制的植物源农药。 
    原来,人类早就发现,自然界有许多植物原本就是病虫害的“天敌”,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便是有机蔬菜种植的利器,也就是直接利用生物自身产生的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来取代农药。几年前,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他们在湟中县多巴镇韦家庄村开始实验,以大蒜、白萝卜等植物为原料,提取其中的活性成分,根据植物本身和按活性结构合成的化合物及衍生物,研制出了植物源农药。
  德国同行也在搞同样的技术,他们是从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比如从大蒜提取蒜素杀虫,效果不错,但这样做技术要求很高,难以存放,这样的成本我们的农民承受不了。赵长贵他们采用的是原植物配方,比如杀虫剂是自己研制出的植物源农药。除了喷洒的植物源农药,他们还用艾叶、苍术、菖蒲等研制出了烟熏剂,每天晚上在大棚里熏一熏,就能减少很多病虫害。通俗地说,国内外在这点做法上的差异,就像中药和西药之别。  
       一个让他们倍感振奋的消息是:他们研制出的园尔酊杀虫剂和仁松酊杀虫剂,以及植物有机肥都获得了国家专利。 三位老人说,他们希望有一天,青海的蔬菜种植都会使用上他们的技术! 
     有机蔬菜 是生活进步的必然 
     三位老人种出了有机蔬菜,兴奋之余,又迎来了新的压力。  
       有机蔬菜也称“生态蔬菜”,种植成本要高于传统种植。它只能使用农家肥,不能喷洒农药,必须依照国际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标准生产,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允许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蔬菜。现在市场上的假有机蔬菜大多数是假冒,不少人是花了冤枉钱买了个心理安慰。 
     生产成本高,影响到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销售价格高,阻碍了其打开广阔的消费市场,这是有机蔬菜面临的两难境地。 
     三位老人说,有机蔬菜是生活进步的必然。他们想给大家做个表率,探索一条运作成本较低,便于推广的途径。他们要把自己经营的30个大棚打造成示范基地,免费给农户传授相关技能,让他们建立新的生产理念。同时,他们希望消费者了解和接受有机蔬菜,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 
     与大棚毗邻的一处十几平方米的平板房,里面陈设着一张多年不曾见过的老式办公桌和高低床,锅碗瓢盆随意摆放,里头最整齐的是装在箱子里他们研制的植物源农药。这里是老人们的办公室兼食堂。虽然龙宗友是满头白发的古稀老人,三个人中还属他最年轻,在这里守夜的任务就落在他身上。
  “守得住吗?”记者问。 
     “主要是看好器材。至于周边菜农摘东西吃,只当成是给有机蔬菜打广告,说明人们开始认识到有机蔬菜远远优于传统方法生产的蔬菜。而这正是我们想告诉所有种菜人和消费者的。”老人们显得很豁达。 50亩的有机蔬菜种植,一年几十万斤的产量,要去改变目前高度依赖农药的种植现状,或许只是杯水车薪。从种植到消费,观念的转变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但是,三位老人的行为,无疑反映着我们从吃饱到吃好、吃得健康、吃得环保,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叹为观止
  • 2015/11/5 13:57:59
  • 九旬夫妇相拥去世 演绎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
  • 2015/8/3 14:54:15
  • 一对耄耋老人的幸福生活
  • 2015/6/24 14:56:09
  • 一篇真实的外公育儿日记,让年轻父母看到老人的不易|面对“带娃老人”,挑剔不如感恩
  • 2015/6/23 15:19:22
  • 人老了该怎么办 一群老人的实在话
  • 2015/5/13 10:19:26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