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舞台表演照,容嬷嬷的造型
孔庆玉和容嬷嬷扮演者李明启合影
孔庆玉和潘长江演对手戏
老伴画画,她在旁研墨伺候
在济南有这样一位老太太,2岁会唱歌,14岁看了老电影《夜半歌声》后,做了一个去上海当演员拍电影的梦,梦里的场景让她不能忘怀,从此有了演艺梦。上山下乡、单位工作,她一直是文艺骨干,退休后做群众演员、参加选秀节目,有苦有乐。今年,66岁的她登上《中国梦想秀》的舞台,扮演济南版“容嬷嬷”后迅速走红,成了全国各大电视台的宠儿。
她就是来自馆驿街社区的济南草根明星孔庆玉,历经苦难的童年、艰辛的中青年,终于迎来了老年时的梦想绽放。
走红后的济南版“容嬷嬷”孔庆玉 成了全国各大电视台的宠儿
这一切来得太快,太突然。今年6月份以来,济南66岁的大妈孔庆玉成为全国各大电视台的宠儿,她奔波于浙江卫视、吉林卫视、湖北卫视、河南电视台、江苏卫视、北京电视台、山东影视、山东少儿以及济南电视台等省市电视台,录制节目、当评委嘉宾、说学逗唱、即兴表演。说起这些,老人觉得如同“坐了直升机”。
25日,在孔庆玉位于馆驿街新区的家中,记者见到了她,她穿着普通的对襟红袄,一条黑色的阔腿裤,看上去有些疲惫。前天老人刚和老伴杜效先从北京坐动车连夜赶回济南,到家已凌晨一点,第二天一早八点半又赶到山东电视台做了一期节目。说起在北京录制的节目,老人马上兴奋起来,节目中她以成名造型“容嬷嬷”亮相,表演歌曲串烧,捧回了“2012年北京喜剧幽默大赛明日之星奖”。这一切让老人觉得自己很幸运:“比我俊、比我有本事的人很多,但偏偏选中了我,这是我的幸运。”,她很感激把她推向全国的《中国梦想秀》,“感谢《中国梦想秀》,感谢周立波,他们让我飞得更高,使我化茧成蝶”。
今年6月,她三登《中国梦想秀》舞台 圆了演员梦,和潘长江演对手戏
孔庆玉老人曾经先后三次登上《中国梦想秀》的舞台,在今年6月1日的节目中,老太太身着大红褂,戴着夸张的卷发套,操着纯正的济南话登台,凭借神曲《忐忑》打动了梦想评审团。下台后,孔庆玉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儿,自己的梦想不是演戏吗?为什么没有实现这个梦想呢?左思右想,孔庆玉想到平时有很多人都说自己像李明启,何不模仿一下容嬷嬷的造型呢?于是6月22日,老人第二次登上《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一身宫女打扮,自称是来自济南大明湖畔的“容嬷嬷”。“没事掐掐紫薇,反正醒着也是醒着,没事整整燕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凭借一曲改编版的《有一个嬷嬷》,再一次赢得了梦想团的支持,获得出演影视剧的机会,演了一个“稍微重一点的角色”。6月30日,老人再一次出现在梦想盛典中,出演周立波的奶奶,展现了她的表演功底。
很快,济南版“容嬷嬷”的称呼便在网络上迅速流传,老人一下子成了全国知晓的草根明星。不仅如此,老人还圆了演员梦,在《梦想新生活》剧中,饰演潘长江的初恋情人张晓燕。在剧中,老人非常放得开,时而嬉笑怒骂,时而哀怨抹泪,把张晓燕这个人物演绎得淋漓尽致。潘长江对这位“初恋情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的初恋情人,你把握得非常到位”,并亲自为老人签名题字。
走红源于六十年的热爱和执着 为一张七分钱的歌片,糊了200个火柴盒
在外人看来,孔庆玉是意外走红,而在老伴杜效先看来,这是老人六十年的积累。“她退休后当群众演员,哪里有选秀就报名参加,失败了再来,碰了多少壁才换来今天,有个词叫‘厚积薄发’,说的就是她。”杜效先说,他和孔庆玉是同年生人,自小认识,读书时同年级不同班,上山下乡到了一个地方,上班后又被分到一个单位,两个人都爱好文艺,23岁时登记结婚,风风雨雨已经共同度过了四十三年。
“当年我也爱唱歌,上山下乡时和她搭档唱二重唱,还演过‘两口子’。”杜效先说,当年有不少年轻人爱好文艺,但真正坚持下来的只有孔庆玉一人。孔庆玉是公社里的领唱,白天扛着锄头干活唱歌,晚上策划、排练,有时忙活一天连口水都没空喝。别人的草帽上写的是真名,她写的是“梦痴”两个字。为啥写“梦痴”呢?孔庆玉老人说,这源于14岁那年做的一个梦。一天她看完老电影《夜半歌声》,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真的到上海当演员拍电影,“跟真的似的”,梦里的场景她一直不能忘怀,“想着哪天电影学院来济南招生,我就报名去”,孔庆玉笑称,自己就是个“爱梦想的傻子”,对演艺的热情一辈子没减,而且越老越执着。
据孔庆玉老人回忆,自己2岁就会唱歌,家里穷吃不饱饭,她还是爱唱歌,邻居说她,她就回应“饱吹饿唱”。为了买一张七分钱的歌片,她去糊火柴盒,糊够200个才能攒够一张歌片的钱。回忆起过去的日子,孔庆玉动情地说:“多苦的日子,我都能快乐地过,只要唱歌,我心里就高兴”。
有人质疑她为了求出名故意搏出位 面对非议,她说自己能做的就是继续努力
退休以后,第一份群众演员的工作是女儿介绍的,不管有没有台词,多累多苦,只要有戏她就去演。“遇到放鸽子,连解释都不解释,就说不拍了,说让几点到就得几点到,剧组不开机,多晚都得等,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有人劝她年纪大别干了,老人回应说“就是喜欢,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每一次当群众演员,她都认真对待,后来人脉广了,孔庆玉也成了业界知名的“群头”,作为群众演员的头负责帮着剧组在济南联系群众演员。
老人演过媒婆、“容嬷嬷”、神经病,在表演中,她造型大胆、动作夸张,一登台像打了鸡血一样活力无限,网友对此褒贬不一。有位河北网友“依云”在老人的博客上留言,说她的丈夫瘫痪在床,好几年都不见笑脸,看到老人在梦想秀中的表演,笑个不停,连续看了十几遍,表达了对老人表演的喜爱。也有人不能接受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在舞台上卖萌、疯癫,特别是一些山东网友觉得老人为了求出名故意搏出位,表演低俗,有损山东人的形象。
面对非议,孔庆玉老人很坦然:“像我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大多数都在家伺候孩子、接孙子,安安稳稳地当好婆婆、好奶奶,但是我却不想图安稳。”老人告诉记者,在别人眼里她是疯疯癫癫的老太太,上台表演被人说丢了山东人的脸,可是“我只想把快乐传递出去,我也是有内涵的”,老人曾在严肃的红歌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喜欢读诗词、看红楼梦,和老伴一起作画、唱戏、演双簧、说相声。
老人说,众口难调,她能做的就是继续努力,展现更多面,“只有使劲向前跑,别人赶不上你了,争议声、质疑声才会消失”。为了实现表演创新,老人紧跟时代潮流,“元芳你怎么看”“生命如此精彩……”骑马舞等流行事物,她都知道,还能灵活运用到表演中,退休后她还学习了电脑、电子琴、手风琴。
“无论多大年纪都要为自己的梦想奋斗”,老人告诫年轻人,不要轻易放弃梦想。如今,这位六旬老人还时刻以“梦痴”自勉,“演出是梦,坚持是痴,只要身体允许,就要继续留在舞台”。
今年冬至,馆驿街社区的一场社区居民冬至饺子宴上,记者见到了孔庆玉,她专门自编了冬至饺子歌,边舞边唱。在后台,记者提出拍照,她稍微遮了一下脸,让记者等一会。随后,老人掏出镜子,拿出一只口红,抹了嘴唇,上了胭脂,打扮一番后才说,可以拍了。老人说,她时刻想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