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苏珠治,出生于一个华侨家庭,读过3年私塾、学堂,天资聪慧,功课很好,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19岁结婚,丈夫是一个私塾先生,夫妻恩爱。但丈夫早逝,留有5个子女。家庭的重担就全部压在了苏珠治身上,当时她只有37岁。回忆起那时的情景,苏阿婆还记忆犹新。那时,无论是耕田耙地,还是上山砍柴割草,样样的苦累她都遍尝过。
老人自己说,她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和不幸,都能由内而外地保持着一种良好的心态,她深知:世事虽难料,但人心不能泯,天理不能违。年老后,她更是把这种“养心”的功夫修炼到了极致,从不苛责于人,总是以乐观豁达和包容开放的胸襟去看待一切。她常对儿孙们说:“我年岁大了,话说得对的地方,你们就听;如果话说错了,你们就当作没听到,不要计较。”
苏阿婆在“养心”的同时,还十分注重身体力行,尽可能地多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扎扫帚、缝鸭毛扇子、纳鞋补衣等等,都是她的拿手活。由于老人有着良好的心态,再加上适量的运动,老人的身体状况一直都很好,尤其是一双老眼不但不花,还愈发明亮。这也是苏阿婆“养眼”的独到心得。
儿孙们谈到老人“养眼”的秘诀时表示,老人爱吃鱼眼睛和鸭腚,不知这与眼力好是否有关呢?
不管是“养心”还是“养眼”,其最关键的还是老人遵循着顺乎自然、心地坦荡、热爱劳动、知足常乐的养生之道。(傅德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