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乐
路永信 “文学差生”写出多彩夕阳
        正文浏览次数:497
  2014/12/10 23:31:4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本报首席记者  王艳伟

 

  67岁的路永信经常北京、石家庄两处跑。到北京是为女儿看孩子。在北京的时候,他经常抽空跑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和鲁迅文学院听讲座、看文学书;回到石家庄,他每周都要到河北省老年大学上文学课、并不时找文友交流切磋。忙忙碌碌的路永信不觉得累,因为他找到了“后半生”的新追求——文学创作。

 

  路永信是2001年从石家庄市阀门一厂退休的,退休前他是单位的副总工程师。路永信上中学时,一直认为学文科最没出息,以至于偏科严重,没有学好语文。高考时,路永信的语文成绩只有40多分,可他硬是凭着特别优异的数理化成绩被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录取。

 

  路永信开始文学创作缘于对父亲的感恩和思念。路永信的父亲是个普通的农民,可他凭着自己的执著和辛勤,把几个儿女全部培养成才。退休后,路永信想为父亲写本传记。但文学功底差让他的写作非常吃力。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2004年路永信上了省老年大学文学班。在老师陈国伟的指导下,路永信将写作方向改为以父亲为原型的长篇小说创作。

 

  2008年8月,路永信43万字的长篇小说《小院春秋》正式出版。小说以简练优美的语言、紧凑的结构、动人的情节受到好评,被人们传阅。

 

  “文学创作给我带来了一种别样的满足和愉悦,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路永信说,通过写作自己的心态变了,刚退休时眼中的“世界末日”变成了“夕阳无限好”。此后,他除了从课堂上学,在书本中学,向同学学,还买来《小说选刊》、《小说月刊》、《十月》、《芳草》等文学期刊,一头钻进了文学的浩瀚海洋。近十年来,路永信先后有几十篇散文和短篇小说在报刊上发表。前不久,他还创作完成了一部反映农村生活的电视短剧《冰清玉洁》。现在的路永信,已经是石家庄市作协会员、河北省作协会员。

 

  去年,路永信给自己80多岁的中学语文老师带去了一本《小院春秋》,老师读了惊喜不已,连连说没想到。

 

  一个当年的语文差生,怎么能写出这么多优秀感人的作品呢?路永信的体会有三点:一是要踏实学习其他优秀的文学作品,看人家是怎么把握情节的,怎么运用语言的;二是要写真正感动自己的事和人。有真情实感,写出来才能感动别人;三是语言尽量口语化,用短句,说出来的话不做作、不罗嗦,人们看着才不累。

 

  路永信说,每位老年人,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总有很多挥之不去的东西可以写,但是不少人因为年龄大了,没有写作基础,就退缩了。路永信鼓励大家:想写作,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去写了,你就会发现其中的精彩和乐趣。

 

  接下来,路永信还计划创作两部长篇小说,他也希望自己的《小院春秋》能被改编成电视剧,让更多的人感受父辈的执著和坚忍。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62岁大爷用15万只矿泉水瓶造岛 觅得佳人当岛主
  • 2015/8/11 16:36:46
  • 六旬老人骑摩托9个月行6国 自带高压锅煮饭
  • 2015/6/25 15:00:14
  • 八旬老人卢传才拥有6块腹肌 可做近百个俯卧撑
  • 2015/5/28 10:55:01
  • 66岁老人自学成才 每天创作8小时5年成根雕达人
  • 2015/5/19 15:03:28
  • 河北抗战妈妈86岁单风联:女承父志保国家
  • 2015/5/12 15:48:58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