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湖北宜昌老兵自办养老院13年 花光毕生积蓄
        正文浏览次数:539
  2014/12/10 23:29:40    来源:网络媒体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8月1日5时,宋万年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开始烧火烧水。他每天要烧3大盆水,灌满40个水瓶,分别送到10个老人的房间后着手准备早餐。除此以外,宋万年还要陪老人聊天,帮残疾老人翻身、擦洗,张罗老人午饭和晚饭,晚上还要查房,这是宋万年一天的工作,一做就是13年。
  67岁的宋万年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军转干部,2000年退休后,宋万年将刚建成准备自住的三层小楼改成了养老院,成立了颐养托老山庄,从此,他既是“庄主”又是服务员,起早贪黑伺候老人。烧水、种菜、做饭、查房,宋万年事事亲力亲为,365天全年无休,未曾与家人过一个春节。
  颐养托老山庄最少时托养18人,最多时托养24人,13年来,已托养200余人。目前,养老院有10名托管老人,除了宋万年自己外,只有1个服务人员。养老院里的老人平均年龄82岁,最高年龄达96岁,而这十名老人的饮食起居全靠两个人来伺候。
  “我是个转业军人,参军期间,我的父母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怀与照顾,我也想这样照顾别人的父母来回报社会。”说起办养老院,宋万年的初衷朴素而真诚。
  为了让老人住得起养老院并得到好的照顾,宋万年多年来按照最低标准收取托养费用。养老院托养费每月600元,而一名老人的生活成本每月至少要800元,亏损的钱都由宋万年补贴,每年至少要贴一万元。
  2003年,宋万年接收了一名特殊的托管者——闫燕。33岁的闫燕先天性聋哑,全身瘫痪,其父亲患肝病去逝,母亲是精神病人,哥哥出车祸死亡,仅有一个妹妹,要照顾母亲,难以承担照顾闫燕的责任。闫燕家属和所在社区找到了宋万年,没想到宋万年欣然接纳了她,托管费用仅是当时的低保费每月156元。
  闫燕在颐养托老山庄共生活了8年,直到2012年,闫燕的妹妹才将她接出了托老山庄。8年间,宋万年已不清楚在她身上补贴了多少钱。
  宋万年说,自己和老伴的退休工资每个月加起来有5000多元,一对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原本可以舒舒服服地过晚年生活,但由于自己的“不安分”,退休工资全部都贴到养老院了。直到现在,一家人还住在50多平米的旧房子里。
  2013年,为了让老人们能有一个更好的养老环境,在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宋万年花光毕生积蓄建设了一座现代化的新颐养托老山庄大楼。大楼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180张床位,设施先进,年底建成投运。宋万年梦想着,这座养老院能够成为宜昌市最先进的民办养老院,让更多的老人能够在此颐养天年。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居家养老才是孝?养老院并不是“孤老院”
  • 2015/8/4 14:31:01
  • 从钱理群进养老院看“优雅地老去”
  • 2015/7/15 10:45:49
  • 邯郸涉县“老兵放映队”下乡送电影400多场
  • 2015/7/7 16:42:58
  • 97岁老人炒股18年 炒股初衷是防病
  • 2015/7/2 11:14:49
  • 河北:老人自费百万建起养老院
  • 2015/5/27 14:00:57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