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义工”社区服务13年
正文浏览次数:504
2014/12/10 23:29:38
来源:网络媒体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昨天上午,由天坛街道举办的“我的亲人在社区”帮扶结对活动在永定门东里南区社区举行。现场,10位社区居民与社区孤寡老人结成帮扶对子,让老人感受到来自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活动现场,80岁的空巢老人杨瑞英告诉记者,她的身体不好,老伴的腿脚也不灵活,孩子平时上班工作忙,生活非常不便。多亏社区居民的帮助,每周都会有志愿者到家中帮忙洗洗涮涮、陪着聊天,他们对待自己就像是对待亲人一样。
据了解,该活动从去年6月21日开始,截至目前,辖区已有151位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其中社区流动人口占总数的40%。志愿服务包括社区安全巡逻100多次,社区孤寡、空巢老人精神慰藉、整理家务40余次,上门送菜、送饭、理发50余次,社区残疾、困难家庭帮扶10余次。
七旬老“义工” 社区服务13年 包头晚报
荆少生,一位76岁的老人,退休后,他在社区找到了奉献社会的支点,13年中,他以社区为家,把老年生活全部奉献到了为社区义务服务的工作中,让他生活的友谊13社区充满了温暖。
社区中“最忙”的老人
6月27日上午,荆少生特意穿了一件崭新的白衬衣,在衣服的左胸郑重地别上了党员徽章。当天老人作为昆区优秀五老人员,要接受关工委的表扬。老人说:“这个表彰不是表扬的我自己,其实是对我们这些退休后没有找到新岗位的老人的一种认可。”
1990年,荆少生从包钢机总厂退休,退休后,他被一家单位聘用,又上了10年班。2000年,63岁的老人彻底“回家”,每天忙完家里的事,老人闲得心慌。这时,老人结识了社区的居委会主任,看到居委会主任每天为社区里杂七杂八的事情跑来跑去的,荆少生主动提出帮主任“打下手”。
让主任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下手”一打就是13年,每天老人比大家来居委会还要早,社区里的大事小情老人都要操心,从保洁到保安,老人忙碌的身影从清晨到日暮,成为社区中“最忙”的老人。
2003年“非典”期间,社区需要巡逻队员承担起出入人员的管理工作。荆少生得知后主动要求成为巡逻队员,并发动了社区其他8名老党员组成了一支老年巡逻队。那段日子,荆少生老人成为党员巡逻队中的主力,9位老人们不顾疫情和炎热,每天坚守在社区的进出口,很多时候晚上忙到十一二点,第二天5点多他们又准时出现在岗位上。
胜利战胜“非典”疫情后,巡逻的任务也基本结束,可是老年巡逻队却没有离开岗位。辖区40多栋住房和四通八达的进出口,老人们每天都要查看几遍。随着年纪的增长,党员巡逻队的老人先后退出,到今天只剩下荆少生一个还在坚持。最近的几年中,老人每天一个人转社区需要近2个小时的时间,他每天都要坚持转两圈。
2010年冬的一天,24点多,荆少生发现22栋一楼住户家的窗户开着,情况非常异常。老人迅速脱掉大衣敲门,许久也没有人回答,老人转到后院正好堵住了小偷的去路,抓住了小偷。
在忙碌中找到了幸福
2011年我市争创全国卫生城市,社区内外大家都在打扫卫生。可是由于社区面积大,居委会的工作强度非常大,每天捡垃圾就耗去了他们很多时间。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突然想到街上环卫工人用的自制方便袋,于是老人就开始四处收集编织袋、铁丝和木棍,为大家制作捡垃圾的工具。
编织袋好找,可是铁丝和拖把棍不好找,老人每天四处收集破烂,最终在附近多个小区中收集到了100根拖把棍和8号、6号及更细的铁丝。经过细心的制作,最终完成了50个垃圾收集袋和50把垃圾耙子。
拿着这些顺手的工具,大家都想不到老人背后的辛苦,那段时间,老人的子女看到老人太辛苦,就劝他别做了,发现没有效果后,孩子们遇到这些破烂时就帮着爸爸捡,成为爸爸最得力的助手。
2011年之后,社区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老人看到社区变美了,又成了铲除小广告的“义工”,每天发现社区中有小广告,老人都会第一个去消灭。
其实老人的家庭状况并不好,一家5口一直挤在60平方米的房子中,很多人也劝过老人把精力放在外面,可以让家里更富裕。可老人却说,社区更需要他这样的人,这些年,老人先后为贫困大学生、地震灾区等捐款上千元,而老人每天穿的还是十几年前上班时的工作服。
老人13年的坚持换来了社区百姓的尊重,大家都称他是闲不住的人。而老人却说,他在闲不住中找到了健康,更找到了幸福。
(责任编辑:xhcen)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