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北新闻网讯(燕赵都市报记者吴艳丽)奥运火炬手,重走长征路,远赴玉树抗震救灾,在唐山,有一个人的名字与这些事迹紧密相连,他就是来自开平的66岁老人马瑞福。而今,老人又在着手完成一项创举,他准备用几个月的时间,骑车行遍唐山的20个县(市)区,将唐山的所有景点跃然纸上,用自己亲自拍摄的数百张照片,向世人展示唐山的无限风光和浓郁的文化氛围。
“文化大发展给了我灵感”
2011年10月,国家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看到这则消息,马瑞福老人“被震惊了”。“国家竟然将文化发展摆到了如此重要的位置,将文化产业作为经济支柱产业,在这种形势下,我能做点什么呢?”马瑞福老人开始琢磨起来。 “对呀,国家的报告中提到了旅游产业,这其中一定能有我能做到的事情。”就在看到报告的第二天,一个想法逐渐在马老的脑海中清晰起来。“我要做一件之前都没有人做过的事情,那就是将唐山20个县(市)区的旅游文化景点、重大节庆活动以及特色文化等都在一张纸上标注出来,让大家在这张纸上对唐山各地区的文化一览无余。”而这个图纸的名字,就叫做“唐山市各县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态势图”。
“态势图”雏形完成
说干就干。想法生成之后的第二天,马老就开始着手准备材料。
“我家订着很多种报纸刊物,看过之后,这些‘宝贝’我都没舍得丢掉,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
不仅如此,马老还从电视中以及相关部门那里收集到了丰富的资料。从原始材料的积累,到将这些材料整理完善,选择有价值的为我所用,最后再将有价值的材料分门别类。这一系列的工作,花费了马老整整半年的时间。
没有大的制图纸张,马老就将一张张A3纸用胶带粘起来,连成一张大的图纸。为了区分各个县区,马老又买来彩笔,将每个县区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勾画出来,让每个地区在图上都更加醒目。
记者在这张图上见到,每个县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品牌”,其中包括地域文化、重大节庆活动、少儿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而每一项下面的内容都被马老标示得清清楚楚,要想了解这个县区的文化内容,在马老的这张图纸上都能一目了然。 就这样,马老完全靠手工制作出了20份态势图,并将其中的19份赠送给了开平区及唐山市的相关部门。
图纸升级成照片展示
在态势图完成之后,马老并没有满足于现状。
“文字和线条相对来说还是显得抽象,而要想克服这个缺陷,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照片来弥补。”又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在马老脑中形成。“我要走遍唐山的各个县(市)区,将那里的文化景点逐一拍摄下来,将这些照片放置在唐山地图上,这样就能让人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比文字更加生动形象。”
说走就走。
为了能更加顺畅地勘查各个景点,也凭借着过硬的身体素质,马老选择了自行车作为此次出行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是别人捐赠给我的,靠着它,我已经勘查了包括路南、路北、滦县等在内的五个县(市)区,近一点的地方我就当天来回,远一点的地方我就住下。”马老笑着说,他对自己的身体素质还是很有信心的,“现在让我再重走一次长征路也没有问题。” 马老拿出一沓照片告诉记者,这些照片都是他在各个县(市)区拍摄的,回家洗出来之后要仔细挑选。“我准备把唐山市地图的轮廓剪裁出来,再将各个县(市)区的轮廓也勾画出来,将这张特制的地图放大成两米乘一米五大小,把我挑选出来能代表各地特色的照片粘贴在地图上,这样大家要想找地方标志性的文化景观,就能一目了然了。”
为的是展示唐山的文化氛围
据马老介绍,要想做成这样一幅巨图,至少要六七百张照片,而这些照片还要在数千张照片中进行挑选,工程可谓浩大。而要想拍摄到最为有价值的照片,马老还要靠着一个人,一辆车,千里走单骑。
谈及这项大工程何时完工,马老信心满满地说,“今年年底之前应该差不多。” 而说到马老这么做的目的,他说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各级政府部门的有关领导人在做文化方面的决策,发展文化产业时,这张图纸能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决策参考;其次,对普通百姓而言,可以为他们的旅游行程提供参考;最后,把唐山的景区、景点用立体图的形式表现出来,能更好地向世人展示唐山的无限风光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将唐山推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