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天津市宜兴埠镇老人钟情根雕30年 品位“根”味人生
        正文浏览次数:503
  2014/12/10 23:28:4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人民网·天津视窗8月9日电:在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镇有一位老人痴迷根雕艺术30余年,出自他手的根雕作品不计其数,个个栩栩如生。他的根雕不仅可以做装饰品,还很实用:大件的根雕可以做桌椅板凳,小件的还能多功能组合使用,最重要的他赋予了根雕作品灵性和深意。

    王长杰老人今年70岁,他自年轻时爱好养些花鸟鱼虫,陶养性情。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正在进行旧城区改造,拆除平房的同事,很多树木被砍倒,树根便被遗弃在了一边,一块造型奇特的树根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把它带回家,仔仔细细、反反复复地琢磨。一段枯死的树根,经过了王老先生的巧手“变废为宝”,成为了一件生动形象的雕刻作品。从那时起,陈冶先便迷上了这门艺术,一有空便到周围拆迁的地方、河边去寻找树根。每找到一根“好料”,他都兴奋异常,赶紧抱着跑回家,饭也不吃就开始构思雕刻,甚至有时候一周都不出门。在一阵兴头过后,王长杰先发现,自己虽喜爱根雕,但真正的根雕技艺他一点不懂,日后怎么做好根雕?只有靠自己回家看书学习,摸索着将一件件枯朽的树根雕刻成了艺术品。

    对于原材料的挑选,王长杰非常挑剔,因为在他看来,根雕艺术讲究自然、巧用,所以每捡回一块树根,他都会先根据树根原有的外形进行构思、创作。“根被扔在路边,我就去将它们捡回来,擦净晾干,等日后慢慢琢磨造型。有时候会放上一两年,突然有灵感再开始制作。”

    “经过一段时间风吹雨蚀的枯木才是好材料,”王长杰说,“根雕根雕,七分自然三分雕。”将树根原有的“质感”和“根味”表现出来,才是根雕艺术的根本表现所在,“如果把根劈得花里胡哨或者是胡乱添枝散叶,就不是根雕了。”

    王长杰说,给树根“相面”时很重要,动刀时要慎之又慎。“给树根‘相面’是个复杂、长久的事情,有时,几个月都想不出要给根定个什么‘型’。”王长杰边说边拿着刻刀,小心翼翼地雕着手里那块差不多有几十年历史的树根。在王长杰看来,每个树根都可以造出很多种不同的形态,但是要为了保留材料原形的天趣,必须尊重自然、顺其自然。

    在王长杰手中,正是一个刚完成的渔船型的“情系运河”作品,在他看来北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北运河,早年北辰又是漕运中心、皇家粮仓,用运河渔船表现出来再恰当不过了,也是寓意把北辰建设成为北部中心努力奋斗、扬帆起航,就是为这样一组构思,他花费了半年的时间。

    “为了构思作品,就是半夜来了灵感,都得起床打磨,要尽量根据树根和枝条的造型、走向和纹理来创作。”由于自己是半路出家,无师自学根艺,王长杰一直秉持着一颗本真、崇尚自然的心在做根艺,寻求树根的“根味”。

    如今,王长杰正全身心投入根雕创作。有时,他还会被邀请到个大展览会为一些部门或者个人做根雕展示、根雕作品,几十年来对根艺的痴迷和追求,使王长杰的品“根”人生已结出了丰硕的秋果。(通讯员 徐寅恺)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邻居老人生病,她和家人轮班侍候
  • 2016/8/1 16:12:08
  • 失智老人,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 2016/7/22 14:05:39
  •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20年
  • 2015/11/6 13:56:05
  • 陕西西安退休老人10年间义务为社区办黑板报 累超300期
  • 2015/11/5 15:15:11
  • 桥边的老人
  • 2015/10/20 15:58:2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