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前,我国首个《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发布,并将于7月1日实施。那么,对于新出台的养老机构等级划分“国标”,老人和养老机构都怎么看,怎样更好地落实呢?
老人期盼护工更贴心
早上8点半,北京72岁的李泉走进他目前所住的养老院理疗室进行简单的康复理疗。对于该养老院的硬件环境,李泉坦言如果满分100分,可以评80分。即使是这样,李泉认为,对照养老机构的评级“国标”来说,养老院也有可改进提升的地方。“比如伙食上尤其是早餐该改进,虽然有食谱,但容易重复,缺少创新。同时,对于护工的要求可以再高一点,给我们提供服务应该再细致全面一些。”李泉还建议,养老院在提供服务时,也应该注意想办法改善老人间的人际关系,“多组织点学习交流活动。”
相比起来,在北京西南一县级养老院居住的张秀芬老人,则对养老院的软硬件环境不太满意。在张秀芬眼里,养老机构“国标”施行以后,自己居住的养老院最该改进的地方有两处。一是护工的素质,“有时候感觉护工对我们没有耐心,而且脾气不太好”;二是,需改善老人们的精神娱乐条件。
机构强调先谈服务质量
北京寸草春晖养老机构旗下一共有8家分院,都分布在城市核心区。按照此前以床位规模为衡量标准,其旗下机构只能评到二星等级。对于此状况,寸草春晖董事长王小龙透露,以前一些地方的等级评价标准简单化、片面化、唯规模论,把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放在次要的地位,严重影响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这次“国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明确,各地必须统一到以服务质量为核心思想上来,而不能以床位数和规模为主导,这样才更科学、更有公平性。
“地标”落实很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黄石松认为,“国标”将在全国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当然,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特征不尽相同,经济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黄石松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讲,“国标”只是提出了养老机构发展和评价的一个“底线标准”。“国标”要照顾全国,因此参照作用强。关键的一点,还是在于“地标”——各地要因地制宜出台相关标准,这样才更易执行,更有实际落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