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编者按 无论是养老机构还是日间照料中心,都需要专业人来做专业事,然而目前我国专业养老护理员缺口巨大。
哈尔滨市的孙女士今年78岁,腿脚不方便,平时都是卧床或靠轮椅出行。“想给老人找个专业护理员,可中介推荐的基本上都是家政保姆,几乎没有护理常识。”孙女士儿子说。
近日,记者采访时发现,除养老人才缺口较大外,整体养老人员技能水平偏低、专业化程度不够等因素,已成为制约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瓶颈。
养老护理员缺口巨大
石家庄市的尚女士82岁高龄,生活不能自理,因为家政人员的照料不够专业,专业服务能力跟不上,子女们雇了好几任保姆。迫不得已,子女只好将母亲送进了一家敬老院。
目前,我国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达到4000万。养老专业人才的缺乏可谓行业普遍现象,目前中国需要1000万养老服务人员,但缺口巨大。依托黑龙江省某医院的哈尔滨市一护养院相关负责人说,繁重劳累的工作,造成了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流动性、随意性大,不少人说不干就不干。
护理员不是保姆
与尚女士一样,很多人也是在住进养老机构接受过专业照顾之后,才意识到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性。哈尔滨市道外区敬老服务中心就有不少护理专业毕业的年轻人,专业技术过硬,老人对这些护理员很满意,很容易与其良性互动。这些护理员每天要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为老人做康复护理等,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却涉及很多专业知识:老人的病情忌吃何种食物、何时给老人翻身、如何安抚情绪失控的老人……
“护理员不能和保姆划等号,养老护理员是非常专业的。”该敬老服务中心主任刘彩霞认为,专业护理员的照料,会让老年人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加快培养专业人才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不少地方已开始依托大专院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加快养老人才的培养。此外,为维护养老队伍稳定,鼓励更多的人员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在无锡、连云港、杭州、沈阳等地,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护理从业人员,将获得不同数额补贴。
激发从业热情
怎样才能吸引和留住养老人才呢?刘彩霞认为,首先要改善养老从业人员的就业环境,逐步提高待遇;其次,人们要认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和专业性,让从业人员获得社会上的认同感,从而激发投身养老领域的从业热情;再次,政策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要进一步健全养老从业人员的相关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养老人员的职业上升渠道,让养老人才有前途、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