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在沧州盐山县,一位老人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善事做起,学雷锋五十年,用小善铸就了大爱。他就是74岁的孙朝栋,盐山县商务局退休职工,现任盐山县关工委委员。提到他的名字,在盐山县无人不知,因为他是出了名的好人。
孙朝栋崇尚雷锋精神。“我从1963年上高二时就把雷锋尊为一生的导师。”1965年,他从沧州泊头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了一名教师,因工作出色,当年就被评为盐山县模范教师,奖品是一本《雷锋日记》。他一直学习、珍藏至今。
孙朝栋执着践行雷锋精神。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早逝,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但他们经常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资助给困难群众。上世纪80年代,一位回村复员兵没钱盖房,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4000元给予资助。后来,那位复员兵的儿子读高中,老孙又捐助了4000元。2005年,一位乡亲得了脑血栓,落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和万元的外债。老孙不仅给他捐了1万元钱,还给他买了一辆三轮车,并送给他800本书,让其锻炼和自立。汶川大地震时,老孙是盐山县第一个捐款者,他先捐了1400元,后又交特殊党费1100元。2011年,他向盐山县“春芽工程”捐款一万元,向白血病女孩捐款3000元。像这样的捐助还有很多次,多到他自己也记不清捐了多少钱。
1998年至2009年,孙朝栋虽然家住县城,却经常自带工具、干粮,到农村帮助困难户收庄稼。为此,他还学会了扬场、打筛子等很多技术性的农活。1998年至今,他蹬着人力三轮车,免费接送行路困难、乘车困难的群众,一蹬就是20年。平时,他还喜欢摄影,经常给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照相,而且自己掏钱洗照片,并送到老人家中。他利用自己的藏书、报刊,开办家庭图书馆;他很会养花,常把水灵的花送给别人;他自制了印有雷锋头像的“让座感谢卡”,给让座者以鼓励和赞扬……
老孙不仅自己践行着雷锋精神,而且还是一位雷锋精神的传播者。他加入了多个民间公益组织,还担任着县关工委的委员,常年奔波在公益之路上。受其影响,他的儿女也做起了公益。2012年,儿子孙振岭为首届残疾人相亲会捐助一万元,接下来每年捐款3000元,女儿每年捐款2000元;为帮助一位换肾的大病患者,女儿捐款6000元,儿子捐了2000元;儿子还为“春芽工程”捐款一万元等等。
就这样,雷锋精神伴随着孙朝栋五十多年。他获得过“河北草根好人”“沧州好人”等称号,但并没有止步于此。他说:“好人好事是做不完的,我会竭尽全力做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