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住养老院练就“乐活经”
正文浏览次数:656
入住养老院后,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愉快的?通过一个月左右的调查,记者发现,一些积极乐活的老年朋友,在养老院生活更主动,他们自己过得有声有色,也给身边人带来了快乐。本报选取了当中的典型,希望想去或已经在养老院生活的老年朋友获得一点启发。
发挥各自所长撑起才艺舞台
江苏如东83岁的缪金武5年前入住养老院,初来时,压抑的气氛让他想逃回家中,“养老院有活动室,但大家宁可呆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吃饭、睡觉、晒太阳,在他看来,养老院的生活如工作时三点一线的单调,“工作时还能和同事多聊聊,在这聊天都困难”。
缪金武曾想组织大家搞点活动,却被粗暴拒绝,“有人边打牌边说,一把年龄还瞎折腾什么。话没错,但我不愿像他们那样在牌桌上度过余生”。不愿妥协,又不愿自顾自过成为院中“异类”,缪金武决定尝试改造大家的生活。他发现院内不少人有着红色情怀,这让他找到了切入口。此后,在活动室里,缪金武常哼唱一些经典老歌,虽然歌技并不好,但仍得到不少人附和,“开始唱时,胆怯的我也曾遭到他人不齿,但时间久了放开来唱,鼓劲的多了,更多人愿意加入”。
因爱好激发起话题,缪金武和旁人打开了话匣子。他发现身边的人其实各有所长,只是缺乏展现自己的平台,“唱歌、奏乐、跳舞,还有人会吟诗呢”,缪金武希望能给大家互动交流的机会。在院方的帮助下,活动室里定期搞起了才艺表演,有才艺的秀上一手绝活,没才艺的当观众喝彩,养老院的生活也比以往多了几分色彩。这份互动也积极影响了生活其它方面,“以前上厕所、看电视都是抢着来,意见不统一,矛盾频发,如今彼此熟络起来,更加谦让,生活中互帮互助的情况也多了起来”。
“编外记者”发掘养老生活乐趣
3年前,陕西西安80岁的徐恒德瞒着儿女入住养老院。尽管此后儿女有前来养老院看望他,但仍对徐恒德的生活不放心,总劝他回去居住。徐恒德初入养老院时,也有着不适,“生活上不缺什么,但少了点乐趣,有些人聊天一开口就是抱怨”。
徐恒德不愿自己的生活充满负能量,一次意外让他找到了为生活添色的方法。一天做早操时,一位杨姓女士因为腿脚不便被另一位李姓女士搀扶上楼,不小心摔倒,随后众人上前帮扶,“大家在一起聊起此事,我灵机一动模仿记者来了次现场报道,将事情原委详细介绍,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徐恒德的无心插柳受到了不少人欢迎,不少人主动和他聊天,话题也不再是一味的抱怨。这也给了徐恒德启发,他决定当养老院消息的“传播者”,三言两语间介绍清楚院内突发事情,有故事、有温情、有提醒。从此,徐恒德成了养老院的大红人,还有了“编外记者”外号。不仅如此,徐恒德还搜集养老院的消息,编成短新闻发到朋友圈供大家观看,“通过镜头展示养老院里的场景,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生活。如今儿女们都觉得我在这比在家更开心”。
义务选片赢得大批老影迷
一年半前,北京75岁的郑洞天坐着轮椅住进养老院。他原本计划只是来调养身体,过段时间后再搬回家居住,因此,初入养老院,他与其他人并未有太多交往。然而,不久后,他得知自己因健康原因需要在养老院常住时,有点犯愁,“养老院里太无聊,没啥娱乐,大家都在等着老去,相知者不多”。养老院内放映电影给了他融入集体的机会:养老院定期会给入住者播放老电影,但观影人数并不多,郑洞天觉得养老院播的片子不好看,就主动提出给大家当选片人。退休前,郑洞天拍过电影。
“本片开头唱‘台上悲欢人常见,谁知台外还有台’,岂料一语成谶。在谢晋导演的所有作品中,这是命运多舛的一部……《国片精华》系列。”郑洞天选片聚焦在老人爱看的电影上,按照题材不同,分为养老院篇、老人篇、儿女篇、爷孙篇、家族篇、人生篇、人情篇共7个篇章,并对每部电影做了详细介绍,让看电影成了养老院乃至养老院所在社区最火的活动之一,培养了一批忠实的老影迷。
郑洞天介绍,如今每周选片已经成为他的固定工作,在他房间里摆着三台电脑,一台用来下载电影资源,一台就用来写海报,他还经常收到建议和反馈,这让他感觉生活很有滋味,“既然选择住养老院,就要想办法融入群体,否则就白来了。利用自己所长也是融入其中的方式之一”。(鲍杰)
(责任编辑:lch)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