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浙皖共建“养老联盟”推动异地养老政策通关
正文浏览次数:605
日前,沪苏浙皖民政部门发表了有关“推进长三角区域养老合作与发展”的上海共识,明确四省市将合作推进包括养老护理员从业资格互认互通、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等在内的“一体化战略下长三角区域的社会养老服务业”,实现高品质养老服务的共享发展。那么这将给苏州及其周边地区的老人和养老服务机构带来哪些利好呢?
昨天下午,在园区玲珑湾社区记者不时看到,三三二二的老人正带着年幼的孙子、孙女或者外孙、外孙女在小区内转悠。交谈中,老人们告诉记者,他们大多都是天南地北的外乡人,因为子女都在这里上班,所以也只好跟随过来帮助照看下一代。今年64岁的许阿姨,虽然从安徽巢湖一家企业退休后来苏多年,可至今社保关系仍然保留在原单位。
中国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长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据预测,长三角地区将在2020年迎来老龄化的高峰,比全国早10年。而且这中间不少都是异地养老的“老漂族”。
为此,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民政部门一致决定,发掘共有资源、完善共建机制,联手推进“一体化战略下长三角区域的社会养老服务业”,实现高品质养老服务的共享发展。主要包括:强化养老护理员从业资格的互认互通;研究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机制;共建“敬老卡联盟”,方便老年人共享优待和服务资源;深化“养老顾问”,构建区域养老信息咨询、信息发布及行业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养老信息互通。此外,四省市还将深入开发养老护理人力资源等。
结合苏州的实际,市老龄办主任刘贵祥表示,就达成共识中的养老护理员从业资格互认互通和开发养老护理人力资源,在具体施行时应该比较好操作,而且此前苏州对在外省市取得养老护理员从业资格的就已经予以认可。但在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以及养老服务标准和质量认证等方面,刘贵祥认为,可能还要有一段路程要走。因为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不一样。在目前情况下,各地是根据本地的情况来制定一些政策和标准。如果三个省加一个上海完全打通的话,可能要对一些政策的制定、规划的制定,要全部通盘地考虑。而且养老不是民政部门一家的,它还涉及到财政、卫生和人社等部门。
(责任编辑:lch)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