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养
“照护师”将呵护你我老年生活
        正文浏览次数:534
  2018/5/14 10:24:54    来源: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江苏省养老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国际培训班上获悉,预计到2030年,我国需要专业化养老“照护师”6800万人。国家取消养老护理员资格认证后,养老行业探索新的人才标准,推出与发达国家接轨的职业“照护师”理念,更多地通过学历教育实现职业化,以适应人们医养融合的养老需求。
  非职业化:养老产业发展最大瓶颈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指出,2022-203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由2.6亿增长到3.7亿,“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比例近50%,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达18.3%。江苏老龄化顶峰预计2052年到来,将从去年的1719万人增至2743万人,1024万的增量凸显老龄产业巨大的市场潜力。
  联合国国际老龄问题研究所所长马文•福尔摩萨提醒,养老护理人才职业化,对中国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至关重要。大多数发达国家此类专业人才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5‰,每千人中挪威拥有照护师17.27人,美国和日本分别为9.8人和11.49人,欧盟制定的基本标准为8人以上。
  当前,由家庭提供的非专业照护服务,仅能满足已知需求的16%,而妇女就业率的提升正严重冲击传统的家庭养老照顾模式。
  省政府参事、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蒋伏心直言,影响中国养老事业发展的“瓶颈”并不在养老院、医院、养老设备等物质资源,主要还是直接服务于老人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非职业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最大掣肘,得从拓展‘医养融合’内涵入手, 建立一支职业化的养老照护队伍。”
  专家认为,按照国际惯例,将医养融合职业从业者称为“照护师”,这是针对新需求产生和改革的新型职业。过去的护工和护理员主要来自下岗职工或农村务工人员,而未来“照护师”行业应有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入。
  “五师合一”:适应医养融合新需求
  什么是职业照护师?蒋伏心解释——
  他们首先是护理师,掌握基本医疗护理能力;
  他们是康复师,教导老人使用训练器、照护机器人、可穿戴设备、自动洗浴机等高科技设备,以协助更好地完成治疗;
  他们是社工师,了解养老医疗法规政策、保险产品、服务机构情况,根据老人不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养老方案,为老人链接社会资源;
  他们是文体治疗师,为老年人提供体育运动项目和娱乐项目,作为日常护理及物理治疗的补充和延伸;
  他们还是教师,能达成部分老年大学的功能,提供健康、烹饪、艺术等知识,满足老人求知、求康、求乐、求友、求为的需求。
  “五师合一”,决定了这类人才所服务领域并不限于养老,还可满足一般家庭的病人、产妇照护需求。这样的照护师,相应拥有更大的生存发展和职业发展空间。
  专家建议,按照低于欧盟的标准规划,我国可按照1:0.2的比例为居家患病老人配备照护师(即10个患病老人配备2个照护师);面向失能/半失能老人提高比例,按照1:0.5配备。按此计算,预计到2030年,我国需要职业养老照护师6894万人。而我省有1700多万老年人,其中255万需护理,照护师缺口高达数十万。
  学历教育:培育更多职业照护师
  2015年以前,我国《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中仅要求护理员能承担生活照料和简单护理,与“医疗”相关知识与技能涉及得很少。这一低职业标准显然已不符合眼下日渐深广的“医养融合”需求。
  可即便如此低标准下,全国也只有养护人员100万,其中95%以上没有执业证书。调查显示,北京、上海等地养老护理员持证率为57.4%。我省共有养老护理员2.6万多人,2016年年平均工资为33866元,而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67711元,这一岗位的社会价值和待遇保障亟待提高。
  2015年,有关部门取消了养老护理员的上岗证书要求,去年又取消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名称,该职业由此更滑向低端基本服务层面。业内人士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除了培训既有护理人员外,还要抓住养老照护师学历教育的重要机遇期。
  目前,国内开设涉老专业的50余所中、高职院校,总计年招生仅2500人左右,远远满足不了现实需求。此次培训班上,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公布了他们参与制定的行业标准——《三级照护师职业培养标准》,提出照护师的发展规划和行业准入制度,建议国家对这一人群的培养予以重视,提高其薪酬水平,增强职业吸引力。
  “前几年我们学校毕业的几批涉老专业高层次人才,现已担任养老院院长或大机构的管理人员。”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陈逸介绍,该校涉老专业去年开始“扩招”,主要面向全省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由国有投资、民间资本等设立专项助学基金以支付学费,使学生享有免费读书福利。今后该校每年输出1500名通过学历教育的职业“照护师”,希望以此率先开始专业人才储备。

 

  (责任编辑:lch)

相关信息
  • 社区这群“老兵帮大哥”够帅够暖
  • 2023/5/16 9:57:27
  • 老有所养幸福多 老有所为活力足
  • 2022/7/20 10:09:31
  • 陈秀英 甜蜜铺就幸福路
  • 2022/5/5 10:04:00
  • 护理达人分享老年照护经
  • 2021/12/28 10:21:00
  • 杨庆义 活到老 写到老
  • 2021/12/22 10:34:4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