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为
辛向党 用笔讲好“冀州故事”
        正文浏览次数:3297
  2018/1/30 9:24:37    来源:    作者:董新平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在衡水市冀州区,有这样一位痴心研究冀州历史和民俗的老人,他就是冀州农牧局退休干部辛向党。
    67岁的辛向党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冀州人,几十年来,写作一直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2004年,辛向党正式退居二线,但他仍旧把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早上5点至8点,上网看新闻、查资料。上午,他通常做些调查走访、查阅资料的工作。到了下午,他大门紧闭专心写作。晚上是辛向党的“充电时间”,除了观看《新闻联播》,他还要读书看报,不断充实自己。在辛向党的书房里,保存着他几十年来辛苦搜集来的1000多本历史文化和民俗类书籍。他说,这些是他的“心肝宝贝”。
    辛向党痴迷于当地历史文化研究。为了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每个月他都要去乡村搜集、查找古碑刻、古书籍,了解传说故事,并走访大量老人。2012年6月,辛向党主编完成了冀州第一部村志《徐家庄村志》。为写这部村志,他历时4个多月,走访了130多位老人。2015年到2016年,为了配合岳良村“皇家小镇”建设,辛向党用了近1年的时间,查译古籍,寻访故地,搜寻古物,终于理清了冀州冯氏家族“两帝”、“三后”、“四妃”、“六相”以及29位高官、91位取得功名者的宝贵历史资料。为此,他写出了1万多字的《冀州<冯氏宗谱>研究》。
    辛向党善于思考,他甚至能在别人的闲聊谈资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这些年来,他创作的《冀州狄家庄玉皇庙碑文》、《冀州大刘家庄村发现300多年前石碑》、《冀州参加长征的人》、《冀州在黄埔军校的人》等文章,很多都源自他与人们平时的闲谈。虽然年近古稀,但辛向党却活得“很潮”,早在2010年,他就在网上开设了“文字虫”的个人博客,累计访问量超过十万人次。
    退休以来,辛向党秉承“记史忆昔,启迪后人”的初心,笔耕不辍,累计撰写文字370万字。其中,由辛向党主笔的《谈古冀州文化的扬弃》、《冀州人的“禁忌”》、《冀州因商形成的“十大”特色习俗》等书籍,全面展现了冀州历史文化和民俗风貌。目前,他已出版《乡土情怀》、《回溯集》等6部书。其中,《随笔集》还获得了河北省“民俗题材创作三等奖”。
    辛向党的好友,已经退休的中央办公厅研究室原副主任张锡杰曾这样撰文评价他:“辛向党是讲好‘冀州故事’的人,他‘以史为镜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类的真善美……”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社区这群“老兵帮大哥”够帅够暖
  • 2023/5/16 9:57:27
  • 老有所养幸福多 老有所为活力足
  • 2022/7/20 10:09:31
  • 陈秀英 甜蜜铺就幸福路
  • 2022/5/5 10:04:00
  • 护理达人分享老年照护经
  • 2021/12/28 10:21:00
  • 杨庆义 活到老 写到老
  • 2021/12/22 10:34:40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