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年生活 >> 老有所养
减少“啃老族”需针对三大群体
        正文浏览次数:842
  2015/3/25 11:06:59    来源:网络转摘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河北老年网

    近年来中国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引发人们的一种担忧,中国社会即将面临劳动力短缺和社会保障负担加重等问题。但与此同时,青年劳动人口中既不就业也不就学的人数量也在持续增长。那么在“民工荒”和“招工难”现象持续发生的情况下,为何会有一些年轻人不就业甘愿“啃老”呢?

    对既不就业也不求学的青年人,国际上有一个专门的称谓——“尼特族”(根据其英文缩写而成)。当前,中国社会公众对这一问题的认知仍停留在“啃老”行为是道德范畴和个体层面的问题。人们还未充分意识到,他们也在“啃”社会。

    在2000年之前,尼特族在中国15-29岁年轻人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但从2000年以后至今,年增长率超过10%,十分惊人。根据调查,尼特族如今在中国主要有三大人群:第一,是已婚女性。她们是尼特族中的最大群体,实际数量超过5000万人。她们中的一部分人是由于生育子女和照顾幼儿而停止工作,另一部分则从未工作过。

    第二,是在城镇乡村活动的“县域社会青年”。中国的尼特族中,76.1%是农业户口,23.9%是非农户口。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的是,许多90后和85后成长于农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时期,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历经过艰苦或贫困的生活环境。他们无法承受大城市打工的艰辛生活,也不愿在小城镇从事低端体力劳动,只能加入尼特一族。
    第三,没有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是尼特族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占整个尼特族的17.4%,实际人数约1392万。这些人大多依靠父母供养,他们是典型的啃老族。

    为什么中国青年尼特族增长现象与“招工难”问题同时存在?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等人认为,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匹配失灵导致了就业者不能与职位空缺匹配。针对尼特族中的三个主要群体,政府应该采取不同的政策促进其就业。

    首先,出现大批已婚女性尼特族的主要原因是中小私企中生育保障和福利缺乏。在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对生育子女后返回劳动力市场的女性就业者提供技术培训,鼓励中小企业提供一些弹性工作时间的就业岗位,都可减少低文化水平女性尼特数量。

    其次,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小城镇的产业经济发展,从而为这些初中毕业就离开学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再次,大学生尼特是一批找工作不顺利的毕业生,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调整政策思路,不是简单关注应届毕业生的签约率,而是关注毕业生离校直至找到合适就业岗位的整个过程。此外,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有助于提升毕业生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的能力。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邻居老人生病,她和家人轮班侍候
  • 2016/8/1 16:12:08
  • 失智老人,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 2016/7/22 14:05:39
  • 罹癌老军医治愈4000穷乡亲
  • 2016/7/19 19:06:48
  • 八旬老太成了健美明星
  • 2016/7/19 19:04:43
  •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20年
  • 2015/11/6 13:56:05
  •  热点文章导读 
    亲人临终前,我们该怎么办!
    倡导居家养老
    儿子欠下千万巨债远走他乡 七旬老母卖
    民 谣 四 首
    生活是一面镜子
    眼不花能穿针引线,爱动脑自制九连环
    “天坛大爷”名扬海外
    义务管护公共树木38年
    78岁上大学: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奋斗
    河北农大退休教授妙手著神奇 变废为宝
    老年人应该向年轻人学习的9件事
    社论:公共自行车何必对老人设门槛
    七旬老人3年手绘百米长画 记录农村
    河北七旬老奶奶为村里孤寡老人缝制布鞋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