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燕赵都市网讯(见习记者李珂)要想富,先修路。8月1日上午,一位在石家庄市工作多年的陈女士来到报社,向记者讲述了家乡的几位老人自发组织起来,带头修路的故事。她激动地告诉记者,这修的不仅仅是条致富路,还是条凝聚全村人力量的精神之路。
每遇雨雪天道路寸步难行
8月2日,记者随陈女士登上了前往赵县的大巴车,经过了将近两个小时的颠簸,来到了陈女士的家乡——北泥河村。
陈女士向记者介绍,东边的付刘庄村早已修好了通往县城的路,这条路通往县城最便捷。然而北泥河村通往付刘庄村的路却“碍”了村民们千百年,想“借道”竟成了难事,陈女士表示,“这路是非修不可了”。
北泥河村的路正如这村名一样,每每遭遇雨雪天气,便“又泥又水没法儿走”。村民们表示,村子里的小路不修也罢,但东边这条通往付刘庄的路是村子通往外面的重要通道,“再也耽误不起了。”
“生了急病越着急越出不去,进村买粮食的要我们降价、卖东西的要涨价,都是这条路害的啊。”北泥河村村民现在深刻体会到“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老话的意义。
老人带头捐款筹资修路
陈女士领记者拜访了这4位打头的老人:陈茂彬、陈豆彬、陈新芳以及陈领梅。4位老人均已年过花甲,当记者问及修路的初衷时,老人们纷纷表示“只是做好事,其他的什么都不图。”“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的村民都支持,也表示愿意参与其中。”陈茂彬老人表示,这就给了大家极大的精神鼓励。
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就是资金问题。老人们告诉记者,北泥河村经济来源就是初级农产品外销,没有其他任何副业可以挣钱。“我们真的不打算向国家伸手,所以先拿我们自己家人‘开刀’,给大家‘拱拱劲儿’。”老人们表示,自家孩子们凡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每人出1000元,老人们自己也各出了1000元,“就是给大家伙做个表率,给大家伙自信心。”
在老人们的带头下,村民们也纷纷开始捐款。“我们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上门也是请求大家的帮助,村民们都是自愿捐的钱。”陈豆彬老人说道,“前两天我去了趟石家庄,一些做买卖的朋友们也自愿给我们捐钱,说这是‘天大的好事’,一定要支持,我们村旁边的九州机械厂一下子就给拿了1万元,大家伙这么帮忙,我们的劲头就更大了!”
部分资金的到位、群众的支持,给予老人们极大的鼓励。村里的推土机也顺利地借了过来,一位张姓的村民又自愿贡献了其他修路工具,就这样老人们风风火火地开始了修路工程。
目前修路筹集的捐款有4.5万元,距离6万元的预算还有1.5万元的差距,资金的继续筹集仍是个难题。“我们白天干一天活,晚上挨家挨户上门筹钱,可是这样下去估计没办法筹够资金。”陈豆彬老人略显难色。
目前,北泥河村那条要修的道路已经打好地基,又有多户人家也主动参与进来,自备工具进行修路。筹建组计划将在最近几天内进行公开募捐,“这路一定能修成,修成了路,为儿女子孙造点福我们也就知足了。”老人们像个孩子似的乐开了花。
编辑:张红梅 来源: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