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5年前,惨绝人寰的唐山大地震,写下400年来世界地震史上最惨烈一页:24万人罹难,16万人重伤,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35年漫长岁月里,不少截瘫伤员却活出了坚强、开朗、乐观、豁达的人生。以感恩之心面对生活,是他们的秘诀。
曾有国际卫生组织专家预言,由于生理、心理和治疗技术等多方面原因,唐山截瘫伤员生存极限为15年。然而,在亚洲最大的专业性截瘫病人康复医院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疗养院四病区主任王秀丽却告诉记者,唐山目前仍有1000多名截瘫患者健在,其中年龄最高者已达93岁,创造了人间奇迹。
35年前,赵奎英唯一的女儿和丈夫在地震中遇难,自己的双腿也被砸成截瘫。震后,她被当地政府送到截瘫疗养院,一住就是35年。如今,93岁的赵奎英听力正常,思维清晰,表达能力也很好。
据唐山截瘫疗养院四病区主任王秀丽介绍,现在老人身体健康,饮食作息有规律,心态乐观积极,对生活充满信心。
“这儿就是我的家,这里的人们就是我的亲人。”常年的交往,赵奎英已经把疗养院的医生护士当成了唯一的依靠,医生护士也把她当成家里人对待,彼此之间产生了浓浓的亲情。
根据赵奎英的具体情况,医学专家有针对性地为她实施了精神、身体和生活等方面的治疗方案,使她的身心健康有了明显改善。几十年相处在一块儿,彼此就跟家里人一样了。
赵奎英老人很少谈及地震时的经历,说的更多的是如今在疗养院的生活。“过去的就过去了,人总是会慢慢好起来的。”老人很勤快,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得井井有条,没事的时候喜欢缝缝补补。医护人员告诉记者,老人现在还能纫上针,有时候实在不行了,就叫工作人员替她纫针。“每天干的事挺多,养养花,养养鱼,挺有意思。”
赵奎英居住的房间有4位截瘫病人,由于行动不便,大家更多的时间是躺在床上聊天。几十年生活在一起,彼此早已成了亲姐妹。赵奎英老人为人谦和,平时总能用乐观的心态给大家带去快乐,又比别人年长十几岁,在大伙儿眼中是个好大姐,生活上有了困难,例如出门买日常用品,晾晒衣服,谁都乐意帮一把。
疗养院四病区伤员王莹说,地震过去35年了,一些截瘫伤员已在疗养院居住30年。当年截瘫伤员中年龄最小者如今也48岁了,老寿星已是93岁高龄,平均年龄则是70岁以上。年龄渐增,没有儿女在身边照顾,大部分人长期卧床,需要喂饭、翻身、处理大小便,但疗养院工作人员却给了家人般的照顾和温暖。30多年来,先后有近百个国家的使节、专家和国际友人前来参观考察,数百次收到各界人士捐款、捐物,总价值达100余万元。新华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