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这儿和在家花费差不多,还是孩子管我们吃饭、穿衣、看病,不同的是我们这些老人凑在一块儿,心里乐和。”近日,在省内首个农村自助养老院——肥乡镇前屯村自助养老院里,正在和老姐妹们打牌的76岁老人吴付琴如是说。目前,这里共生活着25位老人,最小70岁,最大92岁,他们或打牌、或下棋、或健身、或聊天,其乐融融。
前屯村自助养老院是利用废弃教室建成的,屋里干净整洁,虽已是冬季,但因有电暖器,室内温暖如春。
自助养老院的“发明者”、该村党支部书记蔡清洋介绍,自助养老院是2008年村委会筹资建成的,配备了电视、DVD、健身器材等设施。凡是70岁以上、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只需儿女申请,本人同意,与该养老院签订协议后即可免费入住。五保户和特困户由本人申请,村委会研究同意后也可免费入住。
“自助养老院的突出特点是互助服务。由于村里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导致‘空巢老人’增多,把老人们集中起来,让年轻点的照顾年长点的,身体好点的照顾相对弱点的,解除了老人们急病无人管的隐忧。”蔡清洋说,建自助养老院的“灵感”,源自一位突发急病的老人。
有一次,一人在家的72岁老人张明堂夜半高烧,老人熬到天亮,才找村医医治,因身体虚弱,晕倒在村医家门口,幸好被村里人及时发现,经抢救才脱离险情。
自助养老院建成后,互助服务的功能越来越显现出来。“自助养老院还产生了很多‘附属产品’。”蔡清洋笑着说,“比如,解决了‘空巢老人’精神孤寂的问题,避免了长期与子女生活而产生的摩擦和纠纷等。另外,由于都住在村里,子女们也不用怕担不孝的名声。”
“厨具、被褥等生活用品和水电暖等开支由集体出钱,我们的吃穿、看病等费用由子女出钱,我们住得起。”最早入住自助养老院的75岁的张喜凤老人,对这个“家门口的养老院”很是满意。
用“自我保障”的办法解决老人们住得起养老院的问题,是蔡清洋创建自助养老院的得意之笔。他算了一笔账:25位老人每年水电暖等项开支不足6000元,村集体出得起。老人们由于和在家里生活成本差不多,每人每月生活费仅需20元左右。
正是因此,今年以来,肥乡县在全县推广这种自助养老模式,目前已有十几个村建成自助养老院,6个村的养老院已投入使用。
【责任编辑:麦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