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省内老年新闻
应该怎样帮助地震灾区孤老
        正文浏览次数:116
  2014/12/13 8:47:1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编者语:

  目前,关于认养地震“三孤”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相对于认养孤儿热,孤老却鲜有人问津。灾区的孤老生活同样需要社会的关注与爱护。让孤老得到妥善安置和照顾,需要政府、社会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如何认养或救助他们,许多人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济南 李华新

  与领养孩子不同,老人们一般都很难远离故土到他乡定居了,建议采取助养和认养的方式——捐钱请当地人日常照顾他们,常给他们寄点生活费,节日给他们打打电话,假日上门看看他们。希望有关部门出一个援助方案。认领灾区孤残的老人,也是同样的美德,也是天下儿女们可以做的敬老事情。

  唐山 陈秀敏
 
  因地震造成的孤老比孤儿更需要救助。这些孤老在地震灾害中痛失儿女、白发人送黑发人,他们的痛苦其实一点也不比孤儿轻。他们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有的还可能疾病缠身,如何安度晚年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尽量满足他们的生活,多关心他们的起居,给他们提供方便。
 
  唐山地震后,为收治孤老、孤残人士,政府专门在唐山市建立了18所截瘫疗养院,供孤老、孤残治疗、康复。当然,关心孤老、孤残的生活起居是不够的,还需要提供心理上的安慰,尽量多和他们进行沟通。和地震造成的孤老、孤残交流,要慢慢跟他们在一起聊天,让他们感到温暖,比如拉拉家常,让他们感觉到大家的关怀、照顾。

  河南 陈先生

  我在经济条件方面虽非巨富,但认养一个甚至几个人,应该不成问题。但是考虑到孤老特有的心理创伤和生理残障的现状,我认为救助他们,固然需要爱心和热情,还需要理性,认养孤老只靠爱心和金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相称的心理知识和医学知识,同时还要有相对充裕的时间陪伴他们,才能更好地照料好他们的生活,抚慰他们的心灵,才会尽可能地让孤老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从我个人的情况和条件出发,我不会选择认养,更认同通过助养的形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更好地生活。

  江苏 白 雪 


  认养地震孤老尤其是地震伤残孤老,家庭并不合适,亟需更多的社会组织和企业站出来,通过出资的方式替国家分忧。国家也应该有相关的举措,不应该只由老百姓来负担这个事情。孤儿的问题基本解决了,那么孤残孤老是不是该由国家来解决呢?毕竟对普通家庭而言,增加一个新成员进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孤老年龄越大越不容易融入新家庭,也要理解普通人家的难处。

  四川 尹全中

  我今年42岁,是绵竹九龙村人,我年迈的双亲在地震中不幸遇难。我心中的悲痛让我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随着逃难人流,我来到了什邡,被安置在陈家巷小学安置点。
 
  后来我看到一位坐在简易棚里的大爷,十分孤独地注视着帐篷里的人不断离去,看到大爷的这种神态,我问:“大爷,大家都走了,你为什么不走?”“哎,我往哪走嘛?我没有家。”大爷叹了口气说。经询问,才得知大爷名叫杨光泽,今年76岁,是什邡蓥华镇钟顶寺人。地震前就是散居五保户。那一刻,我内心产生了一个念头:认他当我的父亲。于是,我真诚地对他说:“你是一个人,我也一个人,我们住到一起,让我来照顾你吧。”从此,我有了一个父亲,老人有了一个儿子。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信群纷纷募款
  • 2015/11/10 15:39:38
  • 峰峰:患老年痴呆症奶奶迷路 热心民警帮助找亲人
  • 2015/3/27 9:11:11
  • 老年人看病应该如何优先?
  • 2015/3/5 11:09:34
  • 渝中:义务照顾九旬孤老 待老人如同亲母
  • 2014/12/13 12:03:14
  • 70岁老人骑三轮办个展 400张照片记录灾区变化
  • 2014/12/13 11:46:18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