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返聘受青睐
刘先生拥有丰富的编辑经验,55岁退休以后被《证券市场周刊》返聘,后来又“跳槽”到《当代证券周刊》,担任高级顾问,后来还担任编辑部主任。之后又被《中国期货杂志》返聘,从编辑做起,一直到编辑部主任、总编助理、执行总编,该杂志更名并搬家以后,刘先生又相继被几家报刊聘用。而如今,刚刚过了七十大寿的他,仍是一家杂志社的广告业务部经理。
从2007年年中开始,类似刘先生这样的返聘人员在职场中越来越多,老年人返聘也逐渐受到企业青睐,有关老年人才的专场招聘会也受到热捧。青岛市最近就举办了“2008青岛市老龄人力资源专场招聘会”,参加这次招聘会的人,大多是年龄在50岁至75岁之间的中老年人,与大学生应聘时注重薪金待遇不同,老年人则更注重专业对口。技术、管理等岗位,像高级技师、会计、医生和教师等职业的老年应聘者都比较抢手。
针对越来越多的返聘人员,智联招聘最近对5000余名在职人员进行的调查显示,75.5%的在职人员表示所在单位有老年人返聘情况。在返聘的老年人中,在公司里担任顾问咨询工作的最多,达到30%。其次是中层管理为23.3%,行政后勤为19.2%,然后是技术开发为15%,财会人事为10.8%,市场营销为1.7%。老年人在企业中大多担任管理、顾问与行政类工作,这类工作能够使老年人的经验优势充分发挥,扬长避短。而一些需要创新和激情的岗位,比如市场、公关、策划类的岗位,老年人返聘的现象就相对很少。
此外,调查还显示,返聘人员的工资并不低,50.4%的在职人员表示,自己所在的公司支付给返聘的老年人的薪水比同岗位的年轻人多,15.4%的在职人员表示一样多,两部分相加达到65.8%。可见,大部分企业看中的还是老年人的价值,因此宁愿付出相等甚至更多的薪水去聘用老年人。
看中老年人什么
“《劳动合同法》出台后,离退休人员将会非常吃香!”上海人才中介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庆阳在去年的11月就作出了这样的预测。
而得出这种预测的基础在于:《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不能再随意解聘员工,不能再以高额违约金限制员工的离开,劳动者将在企业实现稳定就业。因此,许多大公司和中小企业用工更加谨慎。这时,返聘退休人员不失为一种捷径:不占编制,不用考虑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问题,可以随时解除聘用关系,同时没有“五险一金”的支出,对企业来讲也降低了运营成本。
从数据分析上来看,私企、股份制企业更加青睐和习惯于拿出部分职位返聘退休人员,在去年1~9月份的中老年人专场招聘会中,此类企业占到82%。而招聘中老年人的职位需求中,营销、机械工程师、理财咨询类占据前三名。“像会计、教师、医生、传统机械行业、行政类工作等都是愈老愈吃香。”北京人才市场离退休人才开发中心周主任说。
企业最为看中的首先是老年人的成熟技术,一经聘用马上就能上手,而无须进行培训,可节省培训成本。二是责任心。老年人对于工作的态度很让企业放心,踏实、努力,跳槽的想法几乎为零。这又让企业少了些应付年轻人成熟后跳槽几率增大的压力。第三则是用工灵活,无须再为其支付“五险一金”。此时的退休人员已经不是法律名义上的劳动者,双方的关系也不在《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之内,属于民事上的雇佣合同。
企业的需要,其实正是老年人希望社会能够提供的机会。“我没有琴棋书画这类的爱好,刚刚退休的那段日子,感觉自己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家买菜、做饭、洗碗、看电视,一天的生活就是围绕‘下一顿吃什么’这同一个主题,感觉生活很没意思。而返聘以后我觉得自己的生活还有了一个工作上的目标,而不是每天去关心那些柴米油盐的事情,有了工作,精神也更饱满,还能和社会保持更紧密的联系,最快获得社会信息,反应能力也不会因为年龄而逐渐变得太慢。”刘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像他这样的退休人员,来工作的目的更多地是为了寻找生活乐趣,或者说是为了有事情可干,因此大多爱岗敬业,不会惹是生非,对工资的要求也不会很高。
如何看待返聘
“中国有1000万离退休返聘人员,还有大量兼职大学生,《劳动法》对他们的劳动行为的规定很多是空白,一旦出事没有法律依据,而且他们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劳动力市场。”著名劳动法专家黎建飞说。
随着返聘的普遍出现,社会上对此的态度也众说纷纭。支持者认为老年人依然有劳动权,有自己选择是否继续工作的权利,而且能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反对者表示离退休老人返聘是在抢年轻人的饭碗,尤其是抢占应届毕业生的工作机会。
智联招聘进行的调查或许能给我们提供参考。在5000多名表明态度的网友中,47.2%的人明确表示支持返聘老年人,25.2%觉得无所谓,只有27.6%的在职人员表示反对。可见,绝大部分在职人员对于老年人返聘还是表示支持和理解的。关于儿女对待老年人返聘的态度,29.6%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支持,他们觉得老年人在退休后找点儿事做挺好。34.3%的被调查者表示对于父母返聘的态度是视情况而定。也有25%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反对,觉得老年人辛苦了一辈子,该养老了,没必要再出去受苦。
其实,单纯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看,离退休返聘人员冲击了劳动力市场这一观点,至少不是空穴来风的夸大其词。但对于离退休人员而言,虽然从年龄上说,他们确实到了该回家过含饴弄孙的恬淡生活,但是,具体到每个退休人员那里,家庭情况可能又大有不同,一些家庭可能因为经济负担重,仅凭养老金还不足以支撑日常开销,对于他们而言,只要市场有需要,自己也愿意返聘,他们当然有选择继续工作来改善自身生活的权利。而且即便是无经济之忧的离退休人士,而有继续工作的愿望,这样的选择也完全是他们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
作为市场双方的行为,返聘可以理解。要提醒老年人的是,返聘形成的劳务关系不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调整范围之内,因此返聘人员享受不了工伤待遇,不受最低工资限制、不受工作时间限制、不能享受相关福利待遇,出现纠纷也无法进行劳动仲裁,只能向法院申诉等。同时,老年人一定要量力而行,有能力、有精力的,可以继续发挥余热,感到逐渐力不从心的,就应尽快调整生活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