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详解"以房养老" 未来不失为一种选择
正文浏览次数:1703
2014/12/11 8:15:4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以房养老”在西方已有多年历史,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昨日(10月17日)表示,我国“以房养老”需相关制度配套,未来可能不失为一种选择。
窦玉沛介绍说,“以房养老”的第一种方式是老年人把自己的房产交给由政府背景的公益机构或者银行,然后老年人的养老费用由公益机构或者银行来按月提供,到他病故后,剩余的部分交给他的继承人;第二种方式是“以房换养”:有些老年人把房子交给福利机构,然后享受福利机构的服务,他的房子由福利机构出租,等他过世后房产由福利机构处置;还有一种方式叫 “以房自助养老”,就是把自己的房产提前卖给一个公益机构,公益机构一次性把钱给他,他再从公益机构把房子租回来,自己还住在家里,自己付租金。
“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有一个过程,养老的资金、服务保障等方面需求较大,有些家庭承受起来有困难,采取这种方式也是尝试,未来可能也是一种选择。”窦玉沛说。
老人抵押房产后,每月从保险公司领取一笔养老金,过世后将房产交与保险公司。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新泽西州劳瑞山的一家银行创立了“倒按揭”这一模式,之后它便流行于欧美。在去年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在我国实行“以房养老”的提案一经提出,便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人们的热烈关注。
我国首个开展“以房养老”试点业务的保险公司——幸福人寿近期已正式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老年人可将自己的产权住房抵押给保险公司,并从保险公司那里获取养老金,直至终身。上海市公积金中心也曾有“以房养老”试点方案出炉。
相关新闻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以房养老”是个选择
10月17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中国网·中国访谈栏目和网友在线交流。
他说,1999年,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不过,和其他国家不同,我国呈现出典型的未富先老的特点。欧美国家是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000-10000美元时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国则是在人均1000美元时就“提前”撞线了。现在我国老龄人口在1.44亿左右,而到2037年这个数字将超过4亿。
他指出,我国未来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到目前为止,福利养老机构才有170多万张床位,和潜在的巨大需求严重不符。“当前每1000名老年人才有11张左右的床位,不仅大大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也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窦玉沛说,目前,受到国家政策和生育观念的限制,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这就使得养老归社会成为必然,社区、福利机构的介入正在一步步加大。 时下,“以房养老”成为这些人养老的一种替代方案。对此,窦玉沛表示,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会有一个过程,资金和服务都可能存在某种短缺,“以房养老”不失为一种自我保障的选择。
(责任编辑:xhcen)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