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德国政府近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补充养老保险”新举措,同时在财政上拨1500万欧元专款予以支持,以缓解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
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包括法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三部分,后两者又被称为“补充养老保险”。随着德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政府的养老负担也在逐步增加。为此,德国政府在维持法定养老保险主导地位的同时,也采取措施鼓励人们更多地参加“补充养老保险”。
在德国,法定养老保险覆盖面较广,既包括一般的养老金,也包括职业康复待遇、职业能力或就业能力丧失养老金等。法定养老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缴费,费率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目前的缴费比例为工资的19.5%。
与法定养老保险不同,企业养老保险采取“直接支付原则”,即职工在工作期间积攒了多少企业养老保险,退休后就能得到相应数额的养老金。目前,德国的企业养老保险对劳动力的覆盖率已高达65%,成为养老保险制度中最重要的补充部分。
德国虽然是个实施高福利政策的国家,从理论上说,德国老人退休后可以获得三部分退休金:国家的、公司的和私人的。但是实际上三部分退休金都能拿到的人凤毛麟角。按照规定,男性65岁、女性60岁就可以退休,可是只有工龄达到45年的退休者才能获得全额退休金,即工资的70%,平均退休金约950欧元。
因此,德国不少退休老人的生活并不十分宽裕。据官方统计资料,47.5%的退休女性和12.1%的退休男性,每月的退休金还不到350欧元,由于许多家庭是老年人独居,这些钱仅够支付十分简朴的住房。加之,有15%的老年人是单身生活,因而依靠家庭赡养和护理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为此,德国一直在探索职工养老新模式,并在不少方面已经收到了良好效果。
老人生活 丰富多彩
德国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又是个“展览会之国”,每年去德国旅游观光、开会的人非常多,为解决住宿问题,德国官方鼓励老人们利用闲置的房间开办旅馆,于是“老年家庭旅馆”应运而生。
德国老年人家庭旅馆的客房通常在别墅的第一层。由于经济效益可观,有些老人把半地下室也改成客房,客房约15至30平方米。室内有电视机、空调、微波炉、衣橱、写字台等,一应俱全。客房内一般都有卫生间,毛巾、浴巾和枕巾都十分干净。此外,通常还提供宽带上网。
对于入住这些旅馆的境外旅游者来说,住在德国的老年家庭旅馆,可以更贴近德国老年人的生活,更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老人们通过办家庭旅馆结交了不少朋友,生活也不再寂寞,还增加了收入,可谓老有所为。
对许多德国老年人来说,“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时尚,非常盛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进入老年大学或者普通大学。统计资料显示,德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中,参加成人教育的比例高达41.2%,其中不少人取得了正规高等学校的学位。
在德国,各大学对老年学生提出了学费全免等优惠措施。在著名的汉堡大学,有800多名老年人在读。目前,德国老年人热衷的专业是电脑、外语、地理、历史、社会学等学科。今年71岁的格哈德夫人住在汉堡附近的小镇上。经过长达6年的刻苦攻读,最近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汉堡大学的社会心理学硕士文凭。现在,她用学到的知识为社区服务,为青少年解决心理上的问题。专家认为,对老年人来说,上大学是一种“高级需要”的满足,它能让人更深刻地感受生活的幸福,内心的丰富。而且,老年人接受大学教育,不为分数、不为文凭,是名副其实的“愉快教育”。
在德国,除大批年轻人上网外,老年人也开始钟情互联网,他们从网上获取各种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兴趣并不亚于年轻人。据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德国目前60岁以上的居民约有三分之一热衷于网上冲浪。60岁至70岁的群体中每3人就有1人上网。专家认为,鉴于德国人口逐渐老龄化的现实,老年人乐意上网对德国来说是个福音。
调查发现,如今60岁以上,包括80至90岁的老人使用互联网后,越来越对虚拟世界表现出兴趣,许多人通过网络跨越国界认识了新朋友。老年人退休后,虽然已经不能像上班时那样,每天与同事们生活工作在一起,但是通过互联网可以与同事、朋友保持联系,没有孤独感,他们甚至还可以为同事们出谋划策。此外,他们在网上还能购物或进行其他交易,如了解自己将要去的旅游目的地情况以及价格等各种信息,将几家旅游公司的报价进行比较后作出选择。许多经常上网的老年人体会到,尽管自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脱离了社会,但网络使他们仍感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
除了上网交流之外,德国许多大城市目前还设有“老年人信息交流站”,宗旨是发挥老年人的余热,满足老年人老有所为的心理要求。首都柏林就建立了15个“老年人信息交流站”。位于柏林市最繁华的选帝侯大街西北侧的“老年人信息交流站”,成立于1986年。该交流站由退休老年人轮流在那儿值班,不计报酬。所有来访者的姓名和地址,以及他们求取或准备传授的专业知识内容,都填写在卡片上。一旦有合适的对应对象,交流站的工作人员就会为他们牵线搭桥。
柏林“老年人信息交流站”成立10多年来,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很好效果。他们根据人们不同的愿望和要求,分别建立了“妇女问题咨询服务”、“外语学习班”等小组。如“祖母咖啡座”的活动方式是,凡对历史感兴趣的儿童和青年可定期与老年人一起喝咖啡,听老人讲他们的童年时代等。不少老工程师还将自己丰富的知识、经验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
结伴养老式公寓备受青睐 67岁的妮塔·施密特女士住在慕尼黑的一座养老公寓里,她十分喜欢这座养老公寓,这里不仅环境好,更重要的是这里是好朋友朝夕相处的地方。施密特有5位志同道合的邻居,其中二人是男性,有一对夫妻。这六个平均年龄达69.5岁的老年人厌倦了老年疗养院里单调、与外界隔绝的生活,于是选择了这种“结伴而居”的新方式。他们共同制定了作息时间,彼此照顾,一起用餐,携手外出旅游,相处得十分愉快,他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两年多了。施密特夫人说,老年人是弱势群体,通过互相帮助,可以增强抵御不测和疾病的能力。六个人中,即使有三个人同时生病,还有三个人可以起到照顾的作用,他们可以联系老年公寓的服务小姐,为患病的伙伴出主意。如果有人生病或受伤,老伙伴们也会热情相助。有一次施密特跌倒后伤了腿,伙伴们主动承担了帮她购物的事务。虽然他们都有子女,但平时都很忙,而且又不在身边。
这六位老伙伴每周至少一次在公共厨房聚餐,平时他们各做各的饭。他们还经常组织集体活动,要么到附近的城市旅游,要么到剧院听戏,晚上则回到自己的房间。到了晚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静空间。如果谁想找个人聊天,可以敲开邻居的门,他们是乐意倾听的。这对于老人来说很重要。
以往,德国老人退休后要么独自生活,要么住进养老院。但独自生活太寂寞,养老院的费用又太高。专家认为,老年人在退休后到完全需要别人照顾之前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他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结伴养老无疑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由于老年公寓备受青睐,德国政府十分重视支持建造老年公寓,尤其对结伴入住的老年公寓,在结构设计上征求老年人的意见,尽量做到人性化、个性化。
目前,德国各地已有近千套老年公寓,且订购和申请入住者很多。据德国政府预计,到205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德国全国人口的35.5%,其中至少一半老人会选择结伴养老方式。与普通养老院相比,这种老年公寓更受老人欢迎,市场潜力无穷。据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3%的受调查者希望在普通养老院里度过晚年。
由于市场需求可观,德国的建筑商们纷纷行动起来,银行方面承诺向他们提供低息贷款,政府表示在税收上予以优惠。目前,德国有8个城市计划兴建15万套这种老年公寓。
此外,德国一些城市计划对老年人原有住宅进行改造,以便让老人不离开原地就能实现结伴养老。这种对老年人原有住宅进行改造的做法得到了德国社会包括老年人子女们的大力支持,因为这种做法不仅建设周期短、经济,而且可使老人们不离开久住过的老房子、老邻居。为了创建结伴养老式老年公寓,根据老人们的想法,在改造时留出一间公共会客厅和供保姆住的房间。专家认为,老年人在退休后到完全需要别人照顾之前,虽然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有时一些体力活仍然需要年轻人帮助,而单独请保姆却没有必要。如果结伴养老的老人共同请保姆,不仅可以解决老人的实际问题,而且节省开销。
社会福利改革面临挑战 德国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主要由法定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以及各种国家补贴组成。在这一制度下,德国人从子女教育、看病吃药、失业救济、买房建房到退休养老,基本都能得到相应的高福利照顾。
与许多欧洲国家一样,德国也存在养老金入不敷出的问题。目前,德国一年的社会福利支出已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7%以上,并在不断攀升。过高的福利保障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从1991年算起的11年间,德国政府债务整整翻了一番。同时,企业的负担也很重,发展活力受到压制,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为摆脱经济困境,德国政府下决心对医疗保险、养老金、劳动保障等社会福利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2006年10月,德国联邦议会众议院通过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使艰难推行的福利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无论从改革内容还是审批程序上看,改革的道路依然困难重重。
由于原有的福利体系根深蒂固,目前改革举步维艰。以拟推行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为例,其主要内容是增加法定医疗保户的自费内容,如将免费看病改成每次看病收费10欧元,住院治疗费以及药费个人要承担10%,非处方药品的费用全部由个人承担等等。虽然这是二战后德国医疗保险体系最大的一次改革,但实际上它并未触及德国医疗市场的根本性问题。
与此同时,由于养老金在德国的福利支出中比重最大,因而改革遇到了强大阻力。目前,在德国是由工作的人缴纳保险费,来支付退休老年人的养老金。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德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已捉襟见肘。目前,德国人每月缴纳的养老保险总额为160亿欧元,为了支付养老金,联邦政府每年还要拿出729亿欧元来给予补贴。也有人提出,根据老年人的特点,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不仅可以减轻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还能更充分地调动社会资源。
显然,过高的福利超过了国民经济所能负担的限度,因而改革已势在必行。尽管德国政府已经采取多种措施,但福利制度的改革每走一步都困难重重,这对德国来说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文/刘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