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供热才刚刚开始,不少老人一时还真适应不了。”近日,记者从济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了解到,自秋冬换季以来,许多身患心脑血管、脑梗塞等慢性病的老人,纷纷前来就诊,因为“家里的暖气一热,觉得又闷又燥热”。
该院神经内科主任、山东大学医学院教授李晓红介绍,这主要是因为老人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较差,尤其是一些身患呼吸道、肺炎、支器官炎等慢性疾病的老人,在这一季节很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从而引发病症。同时,一些身患慢性肠炎、胃炎等病症的老人,更得注意气候的变化,以免诱发病情。
室内“炎热如夏”并不好
居室内“温暖如春”,适合人体健康。但若到了“炎热如夏”的程度,也不见得有益于健康。李教授介绍,一般情况下,室内温度越高,空气就越干燥,相对湿度就越低。
这种相对湿度较低的干燥环境对身体健康是有相当危害的,表现在:一、干燥环境中一些细菌病毒容易生长并随干燥的灰尘四处扩散;呼吸干燥空气可损伤呼吸道,引发哮喘、支气管炎、鼻窦炎、鼻出血、鼻腔咽喉干燥和嘴唇裂口等。二、皮肤等组织水分蒸发,导致皮肤和眼睛干燥发痒。三、空气干燥使人体容易产生静电,不但经常产生“触电”样不适感,还可诱发心律失常,并可使部分精神病或心脏病患者病情加重。四、相对湿度较低容易使人感到寒冷。研究发现室内温度为21℃、相对湿度为10%时,人体感觉到的温度只有18℃。
多养水生植物增加湿度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也是影响身体健康的危险因素。许多家庭或公共场所为了能较好地保持室内温度,将房屋门窗或一些通道封闭严实而又很少通风,这样室内温度虽然达标了,但室内空气质量却急剧下降。
提请注意下列几点建议:
1.室内温度控制在16℃-22℃为宜。
2.使用加湿器或在暖气片旁放一盆水,在室内养些水生植物,以尽量增加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3.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室内禁止吸烟。
4.单户供暖的家庭应注意供暖设备的维护保养,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厨房抽油烟机启动时应适当打开窗户,以防室内气压偏低,导致壁挂炉或煤炉烟囱废气倒灌。
冬季上火可巧用“食疗”
进入寒冬,不少人都会在暖气与干燥环境的“夹击”之下上火。嗓子干哑,喉咙肿痛,口舌生疮。
专家介绍,治疗上火,可尝试使用几个小窍门。喉干嗓哑时,可饮淡盐水、服蜜梨膏、饮橘皮糖茶;咽喉肿痛时,常吃生梨能防治口舌生疮和咽喉肿痛;用醋加同量的水漱口,可减轻痛苦;此外,也可以将嫩丝瓜捣烂挤汁,频频含漱;咽喉疼痛时,可用一匙酱油漱口,漱1分钟左右吐出,连续3-4次,即有疗效。
寒冬进补适当吃“冷食”
“冬季进补,春季打虎;冬季不补,春季受苦。”冬季在很多人看来都是进补的好时节,但关键还得把握住几个原则:
1.适量进食高热量的饮食以补充热量的消耗;
2.增加温热性食物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
3.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就是说,冬季除了应该适当多进食一些五谷杂粮外,还应该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适量的脂肪类食物。
专家介绍,冬季多食用一些偏于温热性的食物,可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同时,冬季里若能根据身体情况适当吃些“冷食”,同样可以达到保健的效果。比如,由于天冷人们喜欢吃油脂多、高热量的食品,加之户外活动减少,因而易发胖,除了注意体育锻炼外,适当吃些凉菜,能“迫使”身体自我取暖,多消耗一些脂肪;吃些性冷的食物,如萝卜、莲子等,还能减少上呼吸道或胃肠疾患的发病几率。
文/本报记者 石念军 片/本报记者 郭建正
预防冬天洗澡“中暑”
冬季气温低,有些老人喜欢去浴室泡澡。泡澡有很多好的功效,但如果洗澡的方法不当或通风不好也会发生“中暑”,尤其是老人,有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若体质较差或者本身就有疾病,容易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
要预防冬天洗澡“中暑”,应该采用科学的洗澡方法。先按摩全身5—10分钟,再涂上温和型皂液按摩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5分钟,再用干燥的大浴巾揩干体表水滴,以干浴巾摩擦全身2—3分钟,每次洗澡最好不超过30分钟。此外,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浴前应预防性地服药,以防洗澡中出现意外。若想在浴池烫澡或泡澡,最好先在温池洗浴,然后再到热水池。入水要缓慢,先从下肢开始,循序渐进,切不可一下子把身体全都泡到热水中。洗澡的动作也不要太用力,更不要在池中浸泡过久。如感到头晕、恶心,应马上到池外躺下休息。
心血管病患者冬天最好淋浴,不要去公共浴室泡澡。即使泡澡,时间也不宜过长,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水温也不要过高,应保持在32℃至35℃。有相关病史者,应在泡澡前服药或随身携带有关药物,如硝酸甘油等,最好有亲属陪同。万一在泡澡时发生“中暑”,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且相对凉爽的地方平卧,同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给患者口服淡盐水。发病前有高血压、冠心病者,若胸闷、气急、口唇紫绀,应立即按压人中穴、含服速效救心丸等,同时立即请医师救治。
■相关链接
别太早出门锻炼
“锻炼可以强身健体,但对于有心脑血管类疾病的老人而言,锻炼一定要适量,尤其不应过早起床进行晨练。”李晓红认为,有些习惯了晨练的老年人,即使在严寒的冬季依然起得很早,其实,这样对身体并不好。
锻炼时间—冬季清晨的空气清洁度较差,很多老人在清晨四五点钟就起床到户外锻炼,其实没有必要。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朱世明教授介绍,上午8点钟以前的空气质量都相对较差,锻炼的最佳时间应是上午10点左右或下午4点左右。
锻炼场所—不宜在煤烟弥漫、空气污浊的庭院里进行健身锻炼,应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进行锻炼(有雾时不宜在室外进行锻炼)。
运动项目—根据老年人的自身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另外要注意的是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准备活动,如伸展、弯腰、下蹲等。
同时,老人进行户外锻炼,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随着活动的增加而酌情脱减衣服;
2.锻炼的度以自我感觉舒适即可;
3.运动后不要立即洗热水澡。
4.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带病锻炼。
“门诊里经常遇到在晨练过程中发病的老年病号。”李晓红教授谈道,老人在晨练时,若发生心绞痛应立即停止锻炼,首先不要紧张,可坐下或半卧位休息片刻,或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造成意外。 李教授同时指出,除做好这些之外,老人还应该时刻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不要激动、急躁,这也是保证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室温太低不利健康 能不能度过一个舒适的冬天,室内温度的确是一个关键指标。李晓红教授指出,如果室内的温度较低,比如低于12℃时,就会有损健康。
据介绍,老年人、儿童或患有感冒、肺炎等疾病的患者在较低室温环境中容易发生低温症,即体温低于35℃;轻度低温症患者大多表现为动作缓慢、精神迟钝,但神志尚清醒;体温如果再低则可能会陷入昏迷状态,并可导致死亡。因此,当居民尤其是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室内温度不达标要及时向供暖单位反映;对于使用壁挂炉的单户供暖家庭,切忌为了省钱而使室温过低,也不要靠饮酒取暖;有感冒、肺炎等疾病者更应及早治疗。 记者 石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