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汪天天来家里看望我,帮我买菜、做饭、洗衣、买药,跑东到西什么都干,就和家里人一样。”家住唐山市路北区龙东北二社区82岁的雷大妈逢人便讲,“这个特需老人服务队真好,解除了我晚年生活的后顾之忧!”
雷大妈的儿女不常在身边,日常生活缺少保障。同一小区48岁的汪素敏几年前下岗,经过“为老培训”以“特需老人服务队员”的身份为雷大妈提供服务,并根据服务的内容和时间获得相应积分,参照积分每月从街道领取报酬。
像汪素敏这样的“特需老人服务队员”在龙东还有14位,照顾着24位老人。不仅是特需老人服务队,在龙东街道还有医疗卫生服务队、餐饮配送服务队、社会事务服务队等7支队伍。和雷大妈一样,许多老人在家里即可享受贴心服务,他们亲切地称之为“无围墙式的养老院”。
龙东街道所辖大多是震后老小区,60岁以上的老人占街道总人数12%以上,“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和特困老人的生活保障成了一项突出的社会问题。
龙东街道走出一条新时期居家养老的新路子,从解决“三无”老人和特困老人需求入手,通过“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对境内14名“4050”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为老服务”培训,而后就近安排为“三无”老人和特困老人提供服务,实现了养老需求和再就业的“双赢”。
在此基础上,为满足居家养老的个性化需求,街道建立以“365服务热线”为中枢的网络寻呼系统,通过整合服务资源,以有偿、低偿、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使居家老人能获得快捷周到的养老服务。
龙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首批加入为老服务的单位,他们不仅为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了蓝色健康档案,为8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黄色预警档案,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设立了家庭病床。主任王英杰说:“我们还将投入2万元为100名老人每人发放价值200元的爱心就医卡,并将单月的5至10日定为‘为老服务义诊日’,到老人家中去服务。”
龙东街道党工委书记刘玉生说:“无围墙式的养老院是在不改变老年人生活起居环境的情况下建立的社会化助老、帮老、为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乐、医、学等有偿和无偿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里享受养老院的各种方便与快捷,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通讯员:徐弈吴、振亚;本报记者:王军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