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天上午,73岁的史万和老人,骑了半小时的自行车,来到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招募(河北)行动组委会,报名奥运志愿者。老人表示自己曾学习斯瓦希里语,在非洲做过近3年的专职翻译。
史万和老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外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当时他们班级共有15名同学,学习斯瓦希里语。由于条件有限,当时连本统一的教材都没有,主讲老师也是从坦桑尼亚请来的,斯瓦希里语不错,可惜汉语水平有限。于是教学从课堂搬到了邮局、动物园、商店等地方。说起当时的学习情况,史万和老人回忆说:“老师经常是指着‘杯子’,教我们读‘杯子’;指着‘猴子’教我们读‘猴子’,我们的语言就是这样学出来的,因此实践能力都特别好。”
带着扎实的语言功底,毕业后的史万和在非洲,做了近3年的专职翻译。回国后他在河北农林部等单位工作,直至退休。由于工作需要,他之后又学过英语,但总觉得“不如斯瓦希里语那么扎实”。
史万和老人听说河北在征集奥运志愿者,便开始多方打听报名情况,昨天专程赶来报名。他说,“我现在最担心的是不知道志愿者从事的是哪方面的工作,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但是只要给我机会,我会用百分之百的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还表示,即使自己由于身体、年龄等原因不能成为一个志愿者,如果有愿意学习斯瓦希里语的年轻人,他也十分愿意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