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银发潮不能“单打一”
正文浏览次数:894
2014/12/11 0:12:4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老龄社会说来就来了,从政府到社会,从家庭到个人都觉得:来得太快,我们还没准备好!应对银发浪潮,我们惟有依托居家养老,建立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
个人
防老趁年少
个人要对老龄化社会早有准备。
不能把养老问题,全转移给家庭和社会。不等退休,就要多方准备。比如,从明天起,就储备健康,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突发病和慢性病,避免过早衰老,尽量减轻家庭负担。
家庭
孝道温暖老人
养老的担子,大头还靠家庭挑。我们不能丢弃中国传统的孝道,不能丢
弃儿女养老。子女赡养父母,到什么社会都是责任。
社区 养老服务别玩花架子
社区服务是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现在,新社区建设中,开发商很少顾及老年人的需求,社区养老服务很“空”。社区机构不能玩花架子,应根据年龄、健康、经济状况,为不同层次的老人设计差异化服务。像锁金村社区,对生活能自理、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了不同的服务。
政府 为特殊老人买服务
社会养老,政府有两方面责任:加大公共投入,多建公共设施,为所有老人提供普遍服务;为弱势老人购买安全、有质量的养老服务。他们大多无力养老,政府不管谁来管?我想,需要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老人,全省可能有5%,政府一定要承担好这个责任。
社会
立法保护老人利益
一个社会是不是很文明,就看对妇女、儿童和老人是否尊重。尊重不是怜悯他,而是用法律用制度去固化他们的利益。比如,退休工资。在中国,没工作的人没有退休金。而在英国,夫妻双方到退休年龄,有工作的拿全工资,没工作也能按比例拿工资。如果丈夫死了,妻子没工作,照样给全工资。这些,是法律规定的。英国老人活到八十岁,就能拿特别退休工资,享受医疗保险。
养老机构
连锁进社区
英国老龄化程度比江苏至少高三四个百分点,他们是分门别类解决养老:能自理的,居家购买服务;不能自理的,去养老院。去养老院的,多为75岁以上老人,总数不到15%。欧洲的养老机构正在化大为小,接纳的老人少的二三十个,多的五六十个。机构虽小,公司很大。英国有上百个品牌养老机构,每个社区都有几家连锁养老院。
英国养老机构都是市场化运行,政府只给弱势群体买单。那里的养老院住一个月,要2500-3800英镑。收费是贵,但人家服务到位,有人愿意去。我们现在住养老院的老人,不到1%,不全是老人保守恋家,而是服务太差。你走进英国养老院,闻不到一点点药味,跟自己家一样。潘金洪(人口政策研究专家,南京人口学院教授,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责任编辑:xhcen)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