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进河北邯郸魏县王营村养老互助幸福院,65岁的王英(音)老人高兴地对记者说,住在这里干净卫生,还能和其他老年伙伴一起打牌、扭秧歌,每天都生活得快快乐乐。
中国已进入“未富先老”阶段,如何应对养老,特别是农村养老问题更是全社会面临的难题。记者随中国老龄办走进魏县王营村养老互助幸福院时,只见老人们有的在扭秧歌,有的三五成群在打牌、下棋、聊天,每位老人脸上都写满幸福。
魏县民政局负责人刘玉太介绍说,近年来,魏县积极推广互助幸福院项目,目前向王营村这样的互助幸福院在全县已有167个。幸福院是利用各村集体空置房或空闲地改造建成,有专人负责管理。院内设有居室、厨房、餐厅、卫生间等单元式宿舍,配备了床、床上用品、衣柜、沙发、电视、电磁炉等生活用品和娱乐器材。凡生活能够自理的独居老年人,由其子女与村委会签订协议后免费入住。孤寡老人和“五保户”提出申请,村委会研究同意后入住。老人们在这里可自愿做饭,互助生活,村委会负责入住老人的水、电费用等。
魏县位于河北省最南端,隶属于邯郸市,是河北第二人口大县,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目前全县总人口89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0.6万,占总人口的12%。
魏县县委书记齐景海说,魏县是农业大县、财政穷县,但把老年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了县、乡、村建设总体规划,财政再困难也坚持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建设老年设施和老龄工作。2004年,全县22个乡镇建立了老龄工作站,561个村设立了老龄工作服务站。每年坚持为老年人承诺办好事、实事。他说,为老年人办实事,重要的不是资金问题,而是认识问题。
2011年,魏县老龄办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全县9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享受人民币50元保健津贴。齐景海说,再穷不能穷老人,关心老年人再多也不为过。现在的高龄老年人都是在旧社会和战乱时期,吃苦受累过来的,享受改革的成果不仅不能让他们缺席,而且要快,因为他们等不起呀!
齐景海说,近年来,魏县创建“德孝工程”建设,全县城乡广泛开展以“感恩、关爱”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即倡导每天给老人清扫一次卫生、每周给老人洗一次澡、每月给老人改善一次生活、每年给老人拆洗一次被褥。
据中国老龄办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
中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说,解决养老的基本方式是居家养老,人们常说的老了进养老机构不太现实,也不太可能。所以,居家养老是最基本的养老方式,巩固家庭养老功能,是今后养老最主要的还是鼓励在家养老。
他认为,中国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村的贫困地区,如何做好老龄工作一直是难点。魏县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是一个农业县,魏县的经验,不仅仅对其他的贫困地区,对中国的其他农村地区,甚至是东部的富裕地区都有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戈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