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老龄工作
“银龄行动”带给社会正能量
        正文浏览次数:391
  2014/12/10 23:17:58    来源:网络媒体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其实人的晚年生活应该在轻松的前提下多为社会做些事,这样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一个有意义的生命。   援疆老专家在提供义务帮助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愉悦,生命释放出的正能量足以让人们肯定自己,渐渐老去一点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心过早失去了活力。   “银龄行动”是“老年知识分子援助西部大开发行动”,2003年7月,上海和新疆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施了这一行动,十年过去了,已经有266名上海老年志愿者来疆开展援助,这些老年志愿者是由上海市老龄委选派的各行各业的专家、上海高校离退休教师组成的“智援”团队,在新疆免费培训当地的青年学生,为他们创造就业条件。   “银龄行动”是一个以帮扶性质为主的援助活动,能坚持十年之久说明在这个活动中双方都感到有意义、有快乐。智力资源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改变,也能在代代相传中得以积累和创新,尤其在专业学科中除了书本上记载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实践和临床经验,一门专业一项技能应该在教与学的生产线上传递下去才能惠及更多人。老专家的专业素养是很多院校学生不具备的,“智援”团队能为当地学生和职业技术培训人员提供优质的知识交流平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寻求老专家的帮助,尤其是在医疗、教育等方面。接触这些老专家的过程中发现,退了休还在自己的岗位上,大都是因为热爱自己的职业,所以老专家们都特别谦和。记得有一次带孩子去自治区人民医院找一位儿科的老专家看病,一大早就有很多人挂他的专家号,他自己做记录,不紧不慢,态度和蔼,看上去非常有修养。我觉得这样的老专家和学生在一起,传授知识都在其次,光是通身的气质就能给年轻人影响。“银龄行动”中的老专家年龄最大的七十岁,在这个年纪还在为自己的专业尽心尽力,值得人们尊敬。我们很多人对工作的态度都停留在维持生活的概念上,其实生活条件相对过去已经好太多了,但人们缺少满足感,我相信这些老专家在工作当中一定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不然不会远行万里来到新疆提供义务援助。   志愿者的心态加上职业素养让“银龄行动”看起来像一次不错的经历,这样的老年生活会带给社会正能量,其实人的晚年生活应该在轻松的前提下多为社会做些事,这样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一个有意义的生命。这些援疆老专家在提供义务帮助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愉悦,生命释放出的正能量足以让人们肯定自己,渐渐老去一点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心过早失去了活力。知识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有趣,也能让一个人变得更加自私,就看本人怀着怎样的心态,知识本身不会老化,只要学习它的人不停地运用它,不停地改进它。尊重知识的人毫无疑问会尊重自己喜欢的职业,这种职业在他的生命中不会衰老,伴随生命的始终,我很羡慕这些老专家能在这个年龄还对自己的职业怀有如初的心态,当中的乐趣我能想象到却未必能体会到。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应对超老龄化社会,别等到“当你老了”
  • 2016/7/25 16:06:04
  • 河北廊坊八旬老翁刘桂沅不停拼搏奉献社会
  • 2016/3/11 9:11:01
  • 石家庄七旬老人生活简朴却热衷植树造林一辈子
  • 2016/3/11 9:03:49
  • 河北探索互助养老 老人“抱团取暖”共享幸福晚年
  • 2016/1/6 8:57:15
  • 老年人养生需知:学会享受慢节奏生活
  • 2015/12/10 10:45:05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