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国内外涉老新闻
87岁老兵时隔69年到当年养伤农家报恩
        正文浏览次数:1108
  2015/9/23 11:00:03    来源:网络转摘    作者: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河北老年网

两家人合影,前排右三为87岁的张思彬

 河北老年网 

    当年照料张思彬的大娘已去世,他拉着大娘儿媳的手热泪盈眶

 河北老年网 

    张思彬的大腿当年被弹片击穿

  河北老年网

    张思彬的儿子给父亲恩人的儿媳滕学兰磕头

  87岁的张思彬是周口鹿邑县邮政局的一名离休干部。在外人看来,他儿孙满堂,本可尽享天伦之乐,可在他心中一直有个心愿未了。

  那就是要在有生之年找到自己的救命恩人,他要报恩。

  69年前,19岁的解放军战士张思彬在一次战斗中大腿被炮弹打穿,他被安排在山东当地一户邹姓农民家养伤。两个月里,女主人待他亲如儿子,当他接到通知要去东北打仗,“大娘亲自赶着小毛驴将我送到指定地点和大部队集合……”

  69年后,张思彬带着全家人赶往山东,到他日夜思念的大娘家报恩。

  农妇把养伤战士当作三儿子

  “那场战役幸亏我腰间别了个茶缸,挡住了飞来的子弹,不过,弹片还是打穿了我的大腿,打出了一个窟窿。”张思彬提到的战役是69年前发生在苏北淮阴(现淮安)境内的涟水之战。

  重伤的张思彬被安排在山东文登一户邹姓农民家里养伤。“家里大娘待我就如亲儿子,细心照料着我的腿伤。”张思彬眼含泪花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他们全家吃玉米面馍,却给我吃白面馍,有时候还给我包饺子吃。”

  大娘有3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在身边,小儿子随军南下了。为了掩人耳目,“大娘让他的孙子们改口喊我‘三叔’,别人问起来,就说‘我三叔回来了’,大娘也告诉我,以后我的名字就叫邹德(音)(实际是他小儿子名字)”。

  “德子……德子……”从此后,大娘都是这么喊他。

  在大娘家待了两个多月,张思彬接到上级的“转移命令”,战场要转移到东北去,“大娘见我的腿还未好透,亲自赶着小毛驴将我送到大部队指定的漓岛集合点,分别时,大娘哭了,我们相拥而泣。”

  这一别,两人再也没见过面。

  决心找“娘”:哪怕在坟头上炷香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电视、报纸上都在讲述老兵的故事,相同的经历更加勾起了张思彬的回忆,他下定决心要找到大娘的家人。

  “当年,大娘有四五十岁,现在应该过世了。可哪怕是在她坟头上炷香,也算了却了我一桩心愿。”张思彬说。

  “从我记事起,我爸就常提起奶奶(大娘),说奶奶当年待他跟亲儿子一样……”张思彬的女儿张云说。

  张云说,转业回来父亲就想去找大娘,但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再加上家中子女多,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今年6月,老伴去世了,张思彬说再不去恐怕就没机会了。

  体谅父亲的心情,张云在网上发布了一条“87岁河南老兵欲寻威海恩人”的微博。很快,这条微博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

  山东当地的《威海晚报》找到了大娘的家人,大娘的二儿媳滕学兰,今年已91岁。

  提起张思彬,滕学兰至今还有印象。“当年我23岁,我三弟邹德参军不在家,公婆就让我们管张思彬喊邹德,小名叫德子。”“德子个头不高,十八九岁的样子,平时不爱说话,但人特别勤快,我们一家人都很喜欢他。”

  “德子”、“嫂子”……在媒体安排下,分别69年的两位老人进行了视频通话,热泪盈眶。

    “记住这家亲戚,世世代代走下去”

    9月1日一大早,张思彬一家人便出发前往威海报恩。

    10多个小时的车程使得张思彬腿伤复发,他忍着痛打了一次封闭针。

  一下车,张思彬就认出了早早等候的滕学兰。“谢谢您当年救了我爸爸……”张思彬的儿子“扑通”一声跪在了滕学兰面前。

  张思彬拉着嫂子滕学兰的手说:“咱们都要好好地活着,要比着活。”滕学兰笑呵呵地点头“保证”。

  69年后见了面,张思彬才从大娘家人口中知道大娘的大名叫刘崇爱。

  58岁的邹积光是刘崇爱的孙子,他说:“老爷子(指张思彬)当年在我家养伤,我妈和我滕学兰大妈都照顾过老爷子,老爷子特地跑那么远来我们家,大家都很激动!”张思彬提出要给刘崇爱上坟,由于33年前刘崇爱去世后没立坟,张思彬“带”着去世老伴的照片,来到三哥邹德的坟前以表哀思。

  “逢年过节的时候,如果我们来不到,你们一定要替我爸和我们这些晚辈给奶奶和伯父们上坟,尽一下孝心。”临走之前,张思彬的女儿拜托滕学兰家人。

  从威海回来后,张思彬整个人都轻松了。

  “我大娘大高个儿,人特别善良,除了对我好,她还收养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到现在大家还都来往着。”昨日下午,接受本报采访的张思彬在电话那头谈笑风生,一开口就不忘夸他的大娘刘崇爱。

  如今,梦圆了,张思彬止不住的高兴:“我老啦,出门不方便,就让孩子们记住这家亲戚,世世代代走下去。”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奖代补
  • 2016/8/1 16:09:25
  • 聚焦延迟退休:为何小步渐进 养老金是否已收不抵支
  • 2016/7/28 16:57:29
  • 秦皇岛7旬老太书写4万字手稿见证小区成长史
  • 2016/7/28 16:31:26
  •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 2016/7/26 16:13:47
  • 聚焦延迟退休:为何小步渐进 养老金是否已收不抵支
  • 2016/7/26 16:12:08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