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国内外涉老新闻
7旬老人将松江故事编“地方趣史”
        正文浏览次数:1240
  2014/12/13 12:03:4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拿出一叠已被翻阅得有些破旧的讲稿,戴上厚厚的老花眼镜,家住松江的老人余华渔清了清嗓子,开始向台下听者娓娓讲述松江千余年来的故事。为纪念松江建县1260周年,余华渔在近4个月时间里翻阅了20多本书籍,并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的报纸,编成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松江趣史”向社区居民讲课。老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松江的历史一代代传下去,因为只有了解家乡的历史,才能真正热爱家乡。”

 

  松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上海之根”。从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建县至今,已整1260年。以“上海之根·和谐之城”为主题的系列纪念活动日前正式展开,以此挖掘整合松江的历史文化积淀。余华渔退休前是初中语文老师,对松江历史人文故事格外喜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她就养成了剪报习惯,但凡看到报纸上有关松江的人文轶事都会摘录下来。今年5月,余华渔萌生了这样的想法———要借纪念建县1260周年的契机,把最精粹的松江历史以讲课的方式送入居民家中。

 

  在接下来的4个多月中,余华渔几乎每天都来往于图书馆、书店和街道办事处之间。从《松江县志》到各种历史杂谈,她借阅了20多本书籍,又将自己收集的3本剪报集翻了一遍又一遍,一笔笔摘抄下了数百页资料。如今看余华渔的讲稿,11张白底红线的信纸上布满了玲珑工整的钢笔字,这已是她4个月来写下的第四稿讲稿,而每写一稿都要花上一个多星期。

 

  要说松江历史,势必要提到唐经幢、方塔、夏完淳等文物、名人。然而松江百姓大多数对这些略知一二,若是不说出些新意,很难抓住听者的耳朵。余华渔按唐、宋、元、明、清的历史进程,整合出了5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尽管顺利“出炉”的故事不多,她所费心准备的却远比这多上两、三倍。“松江方塔造型优美,翘起的塔脚如同姑娘飞扬的裙边。”在说起方塔的造型时,余华渔一句带过。然而台下听者却不知道,这背后蕴含了余华渔十多天的心血。原来,在查资料时余华渔发现,方塔塔脚的造型与一个姑娘密切相关,然而具体的故事却怎么也无法拼凑起来,再三努力后只能放弃。

 

  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可谓是松江的骄傲,他的生平故事深入人心。余华渔在讲课中却另辟蹊径,详细叙述了董其昌之子董祖常的故事。余华渔告诉记者,自己一直疑惑于董其昌为何不落葬松江。查阅资料时偶尔发现,这与董其昌的纨绔儿子董祖常有关,这一下子吊起了余华渔的兴致。前后花了一个多星期,她才弄清楚来龙去脉———董祖常借父之名在松江无恶不作,老百姓群起反抗,誓言绝不接纳董其昌落葬松江。这也解释了为何董其昌生在松江、存于松江的画作却少之又少的原因。

 

  传说中的“黑鱼精”为何会被压在唐经幢下?经历了自然灾害和战争洗礼的方塔为何900年始终屹立不倒……在余华渔的讲课中,这些居民鲜少知晓的问题都有了答案。一个半小时的讲课结束,不少人仍旧意犹未尽,希望余华渔“再讲几个故事”。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78岁老人挥毫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
  • 2016/7/21 13:16:09
  • 老人心中的好儿子
  • 2016/7/21 12:55:56
  • 秦皇岛海港区东方明珠城第二社区免费为老人发放黄手环
  • 2016/7/18 12:46:35
  • 承德平泉县为经济困难老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
  • 2016/7/18 12:43:19
  • 民政部: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逾16%
  • 2016/7/18 12:34:44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