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夏克斌 文/图
结缘木版画
何定国,平武县文化馆退休干部。其祖父是一名秀才,开了一家纸铺子,专门从事装裱。老版本的《龙安府志》就是其祖父用木版印刷出来的,老人还印刷《大学》《中庸》和各书法名家的字帖。受祖父的熏陶,何定国从小就热爱艺术,并对刻板、绘图、印刷和装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何定国擅长绘画和书法。国画、油画都很拿手,但特别擅长的还是木版画、石版画和纸版画。
何定国最先尝试木版画。当年祖父用木板搞印刷,给了何定国创作木版画灵感。在创作中,何定国摒弃传统的梨木等原料,而采用轻巧便利的三层板。先用毛笔作画,再用锯皮刻,刻好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上色,大部分为黑白。木版画的字画都必须反起刻,印出来的字画才是正的,这对一般人而言是一道较难的工艺,但难不倒何定国,他从小练就了这套绝技。
情生石版画
一年多后,何定国开始石版画创作。用于创作的石头很难找,最好的石板产在江苏,近处的江油也产好石板,但石板很贵,何定国曾在绵阳买了一块石板,有数百斤重,花去300多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石版画创作坚持了10多年,平武的三件宝大熊猫、报恩寺和白马民俗风情,是何定国画中选用最多的题材。
何定国的石版画,朴实,细腻,精美,上世纪九十年代多次在省市参加展出。
用心纸版画
由于石板比木板更重,创作和保存起来极为不便,何定国转而改绘制纸版画。
他选取轻巧的牛皮纸作画。为了防止牛皮纸弄坏,要先将牛皮纸在桐油中浸泡,以增加牛皮纸的韧性。在牛皮纸上,何定国的创作更加得心应手,故乡的山水、风土人情、珍稀动物等等,在牛皮纸上栩栩如生,美不胜收。
何定国发现,在平武报恩寺中除了万佛阁里塑有王玺父子的像外,找不到一幅王玺画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细心的他了解到,当年考古人员在发掘王玺墓时曾发现了一个王玺像的雕刻,文管所工作人员拍了照片。照片中,王玺像基本完整,但两名仆人只被拍到了上半身,何定国决定把仆人的下半身补上,让这幅作品完整呈现。前段时间,何定国将两幅王玺像制作完成,准备把其中的一幅送给报恩寺博物馆。
几年前,何定国还将原立于南坝牛心山的吴道子绘的真武祖师碑、达摩祖师碑、吕纯阳碑和米芾字,用石版画的方式进行了描绘,以抢救保护这些珍贵文物。
目前,何定国正在创作一组鸿篇巨制他将 《清明上河图》分为36幅,每幅单独成篇,连接起来就成了一幅完整的《清明上河图》。目前,他已创作完成7单幅。
偏爱甲骨文
何定国不仅绘画技艺出众,书法也很精湛。他从小学习隶书,后来又热爱上研究甲骨文,并在牛皮纸上用甲骨文进行创作。在前期完成的一幅岳飞的《满江红》中,他别出心裁,用甲骨文每个字刻一枚章,刻了70多枚章,以竖排的方式印出来,别有一番韵味。
现在,何定国用甲骨文刻出了以《论语》、《道德经》为主要内容的百多幅作品。“把我们灿烂的文化用这种形式表达出来,我觉得很有意义。”
醉心艺术,何定国不分白天和夜晚进行创作。前几年,上了岁数的他患了白内障,经过治疗恢复了视力,再不能连轴转了,但他仍然坚持每天晚上创作两个小时。让何定国感慨的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会且热爱这些独特的艺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