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国内外涉老新闻
上海大叔张家界施针救老太 称要敢行善别怕误会
        正文浏览次数:908
  2014/12/13 11:58:4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网友上传的救人现场图片 网友 Nick_yuantao 图

 

     东方网9月2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8月29日,58岁的上海大叔在外旅游时,遇到一名晕倒在地的老太太时,并未顾虑,对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在第一时间用自己的医术专业将老太救醒。

 

     事情发生在海拔超千米的张家界天子山顶,被救老太苏醒后,上海大叔对她做了简单检查,发现老人已无恙后,还叮嘱老人的家人让老人稍事休息再起身行走,此后就随团下了山。

 

     被称为“最帅上海大叔”

 

     8月29日晚上6点多,网友“Nick_yuantao”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名为“最帅的上海大叔,天子山上单腿跪膝针灸救老人”的微博。

 

     微博描述:中午10点张家界天子山上有位八旬老人,突然头晕昏倒,一时间儿女慌了手脚,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慌乱中,只见走来一位上海中年大叔对他们说,“我是医生。”跪在地上给老人用针灸进行急救。10分钟左右,老人逐步醒来。救人大叔就是上海银行的员工黄上炎。

 

     在他发布的图中显示,在一观景台的阴凉处,一名头戴白色鸭舌帽的男子单膝跪地,右手握着一根银针,左手托住被救者的下巴,对一名平躺在地上的老人的人中行针,他们周边站着不少围观者。那幅图片中,躺在地上的老人裤子上沾了不少水。据了解,那是她的家人以为老人中暑,洒水给她降温的。

 

      “我是医生,让我看看”

 

     昨晚,记者在杨浦区找到了这位“最帅的上海大叔”黄上炎。今年58岁的他,面色红润、身体健硕,说话轻声细语。在他的卧室和书房里,随处可见一本本医书和用于治疗的医疗器具,就连他睡的床边还被搁置着不少中医书籍。

 

     “他就喜欢研究中医,医书多得都没地方放了。”黄上炎的妻子笑着说,只要是出门,他都会带上简单的药品和针灸,一来防止自己生病,二来也给随行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回忆起当天的情形,黄上炎说,“当时不容多想,救人抓住第一营救时间是最重要的,幸好我随身带着针。”

 

     他回忆,8月27日,和几位朋友一起参团从上海出发去张家界旅游,在29日10点左右,他们团坐着缆车来到海拔1000多米的天子山的山顶后,自己和朋友正在远眺风景时,突然听到不远处观景台那有人在喊:“有人倒下了,有人晕倒了!”

 

     自己与朋友跑去一看,只见在观景台的地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体型消瘦的老太,当时,老太的脸色发白,嘴唇已呈青紫色,旁边的子女急得手足无措,只晓得往她身上洒水降温。

 

     “当时很多人说赶紧报警,但是上一趟山至少要1个多小时,这救人时间是很重要的。”于是黄上炎对老太的家人说,“我是医生,让我看看。”而朋友杨先生帮忙着疏散围观群众,使空气流通。

 

     在得到许可后,黄上炎蹲下身体,发现老太太在出着虚汗。

 

     “这是休克的典型特征。”黄上炎单膝跪地,抽出自己医药包里的银针,对着老人的人中、合谷(虎口处)等穴位行针,一边行针他一边观察老人的变化。渐渐地,老人的脸色不再苍白,唇色也恢复正常,约5分钟后,老人有知觉,慢慢睁开了眼睛。

 

     老人苏醒后,黄上炎搭脉发现老人脉象已平稳,于是询问老人:“手抬一下、脚动动,看看还有哪里痛,有没有骨折。”观察了几分钟,见她回答问题思路清楚,手脚也没骨折的迹象,这才放心。为了不耽误整个团的行程,他向老人子女交代让老人静躺一会,不要急于起身行走等注意事项,就匆匆下山了。

 

     从医30年后改行做金融

 

     这一幕,被团友和围观者记录下来,不约而同地发在网上大加赞扬。网友纷纷评论说“太感人了,值得大力宣传”。

 

     黄上炎怎么会随身携带银针?记者采访得知,他出身于中医世家,算上他,五代都是医生,他尤其擅长针灸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等。黄上炎本人也毕业于中医药大学,在2010年12月,还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且从事医生职业已经达到30多年,人称“黄医生”。

 

     后来,黄上炎改行从事金融业,现在是上海银行的金融二部的客户经理。虽然如此,家里每天来寻医问药的朋友络绎不绝。

 

     杨先生说,就在事发前一晚,他和朋友在宾馆休息时,还在电视中看到“如皋老太诬陷公交车司机”的新闻,对此还跟朋友讨论了一番。

 

     “事后,我们随团的人员对我说‘出来不要惹事,万一没有救醒,就麻烦了’。”黄上炎说,“做人还是要实在点,虽然有时好心反被人误会,但我们不应该不敢行善,应该倡导多帮助别人,不应该在行善时被加上厚重的负担。”

 

     (责任编辑:UN025)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秦皇岛7旬老太书写4万字手稿见证小区成长史
  • 2016/7/28 16:31:26
  • 七成上海人选择居家养老
  • 2016/7/18 12:41:04
  • 民政部: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逾16%
  • 2016/7/18 12:34:44
  • 老人急需AB型血网友争相伸胳膊
  • 2016/2/18 13:49:11
  • 《人民日报》:全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2.12亿 居家养老最缺医
  • 2016/2/16 11:14:22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