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国内外涉老新闻
网络疯传川大情圣“老人”用一生等情书(图)
        正文浏览次数:832
  2014/12/13 11:58:3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50年前,一对青年男女相爱了。爱情却遭到女方家庭反对。女孩含泪离去,对男孩说,你等我,我会给你写信的。男孩常往收发室跑,生怕错过女孩的信。可这一等,就是一辈子。男孩终身未婚,退休后仍在收发室义务派送信件。他,叫杨忠渭,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退休教授。”

 

     最近几天,这个让“地球都哭了”的段子在网络上疯狂传播,让这位原本默默无闻的七旬老人红了。老人的故事,真的有这么凄美吗?成都晚报记者介入调查。

 

     网络疯传

 

     “川大老人”用一生等情书

 

     川大校友:他才是真正的情圣

 

     在百度上键入“四川大学杨忠渭”,出来的信息有540条,无一不是关于他那“执着等待50年爱情”的凄美故事。流传得最广的帖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本文开头那一段,另一部分的后面还附上了“来自网友的亲身诉说”。

 

     按照网上帖子描述,应该是一位川大学生突然发现经常送信的大爷不知所踪,一打听才知他生病住进医院,收发室的师傅还顺便告诉了他关于大爷的爱情故事:“老人年轻的时候有过一个女朋友,但是女方家长不同意,女孩被迫离开了。临走的时候对老人说:‘你要等我,我会给你写信的。’于是老人便频频‘光顾’收发室,生怕错过女友的信。可谁想,这一等,就是一辈子。他始终没能收到他所盼望的文字。老人终身未婚,无儿无女。”

 

     这个听来的故事被发上了网,大家纷纷传播开了,鲜有人怀疑该故事的真实性。一位叫“成都罗毅”的新浪认证博友(新浪微博实名认证为君之易投资副总经理)说,他在望江校区3年,“常看到这位老先生踩着自行车到各宿舍送信,还误以为是一道士呢。”原来,老人将花白的长头发在头顶挽成发髻,还留着长长的胡须,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处送信,成为川大的一道独特风景。

 

     网友“盲聋哑”则转发了一篇写川大的文章,里面也提到这位老人。文章称,“每天在川大杂乱而喧嚣的校园看到他,骑着这快要散了架的自行车在川大四处穿梭,都会猜测他的一生故事,以至于临毕业前还要偷偷拍下两张他的照片,那时候,真是想不到,一个真正的情圣,他的境界早就超越喜怒哀乐了,他的一生是孤单的,但我想他肯定没有寂寞过。”

 

     8月26日,有川大学生在网上发出倡议:“同学们,如果你在宿舍门口曾收到这个老人送来的信,或者你被老人的故事所感动,请在文下留言祝福他。我们将誊抄下来,将这封川大学子的致谢信送给他。”

 

     老人现身

 

     是曾有那么一个女孩

 

     但她没对我说过那些话,我也没有刻意等她

 

     成都晚报记者昨日在医院病床上看到了这位老人,他骨瘦如柴,长发和长胡须没了,笑起来只剩下门牙,说话时有明显的江浙口音。

 

     “你们说四川话我都听得懂。”老人说,6岁以前他在宁波的乡里长大,之后才搬到上海念书,来到成都多年虽乡音难改,但和大家交流完全没有障碍。

 

     当记者问起现在网络上关于他的爱情故事时,他笑了笑说,是有那么一个动心的女孩,但故事情节不是网上传的那样。

 

     “她是我的远房亲戚,叫蔡体行,比我大一岁。”老人说,10岁的时候他举家迁移到上海南市区,周末就到住在虹口的蔡体行家去玩耍。“我们感情很好,年纪也相仿,可能就有点那个……”他一脸羞涩地说,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六年,两家的大人都挺看好,他对蔡体行也有了想法,“当时我想如果能在一起就挺不错。”

 

     “1950年的时候我才17岁,为了响应抗美援朝征兵的号召,就从了军。”老人说,后来他被分配到四川,蔡家的大人觉得太远,便没同意这门亲事,重新给蔡体行说了个朋友。

 

     “在离开前,我们俩吃了顿饭,也没有多说什么。”老人说,对方并没有说叫他等、会给他写信之类。此后他定居在成都,偶尔回上海,得知蔡体行早已结婚,虽曾多次路过她家,也没勇气进去看看。“我不想破坏她的婚姻生活。”杨老说,自己单身多年后,在1980年左右结过婚,但很快就分居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我结了婚,还要给我介绍女朋友。”杨老说,但女方一直不愿承认他们的婚姻。

 

     成都晚报记者第二次去找老人时,对于网络上疯传的爱情故事,他强调称“没有等信,网上的说法是他们的猜想”,还称他退休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义务送信上,有时别人会给他一些水果和糖,这让他感到了“集体的温暖”。

 

     故事探源

 

     原帖作者

 

     你的故事从哪里来?

 

     记者在采访中明显感觉到老人的说辞有前后矛盾之处,但他对多位记者都否认其人生有网友们传的那么凄美。网络上流传的消息,源头在哪里?

 

     记者检索发现,网帖的原始出处为四川大学校刊《常识》中一篇名为《川大的送信老人——杨忠渭》的文章,作者为张观妙。不过豆瓣网上的“常识报刊亭”稿子中,并没有涉及老人的爱情故事。只是在跟帖中,网友“welkinchan”问道:“为什么突然少了一段?”并以原文作者自居,加上了老人的爱情故事。目前,记者还无法查证网友“welkinchan”是否和张观妙为同一人。

 

     川大收发室的陈科长对成都晚报记者聊起这位奇怪的老人时说,老人很热心,外语也不错,但生活却很潦倒,发了霉的蛋糕、坏了的苹果都要吃。同时陈科长提到,这是个孤寡老人,有退休金,但大部分都被他几个所谓的干儿子、干女儿骗起走了。他同时称,老人并不是教授,只是普通工作人员。

 

     成都晚报记者 刘沁 锁千程 张欧 摄影 王红强

 

     网传5大不实

 

     ●网传老人是一名川大教授


     川大收发室陈科长:他只是普通工作人员。


     ●网传老人等爱50年,女方承诺“我会给你写信的”


     老人自述:我和她分开是60年前,她没说过那句话。


     ●网传老人为等信义务在收发室工作


     老人回答:我送信纯粹是帮忙,不是为了等信。


     ●网传因女孩家长反对,二人不得不分手


     老人自述:双方父母一开始很看好,


     后来因我当兵才没在一起。


     ●网传男孩终身未婚


     老人自述:我1980年前后结过婚。


     情圣开口:别迷信哥!哥是他们杜撰的传说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78岁老人挥毫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
  • 2016/7/21 13:16:09
  • 养老院炒床,别让我们被“炒”一生
  • 2016/7/21 13:09:27
  • 老人心中的好儿子
  • 2016/7/21 12:55:56
  • 秦皇岛海港区东方明珠城第二社区免费为老人发放黄手环
  • 2016/7/18 12:46:35
  • 承德平泉县为经济困难老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
  • 2016/7/18 12:43:19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