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八成五保老人实现集中供养
正文浏览次数:565
2014/12/13 11:53:0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铅山讯 “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与照顾,让我这样无儿无女的老太太也能过上这么好的晚年生活,要是在以前,那是做梦都不敢想。”近日,铅山县稼轩乡80多岁高龄的郑秋仔老人一边打着纸牌一边激动地对笔者说。走进稼轩乡敬老院,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和谐的景象:宽敞的院落,崭新的楼房,白墙蓝瓦,水泥地面干干净净,窗明几净的食堂,整齐干净的休息室……老人们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打扑克牌,自娱自乐,其乐融融,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以前,大多数五保户散居在乡村,他们自身缺乏劳动能力,住房破旧,生活起居无人照顾,医疗无法保障,许多五保老人都希望能够住进敬老院。为此,铅山县把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将农村五保供养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按照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病有所医的工作思路,精细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科学化发展,不断加强“三院”建设,2010年新建了篁碧、稼轩2所敬老院,先后对全县15家敬老院进行改造,在大部分敬老院都建了娱乐活动室、医疗室、图书室、餐厅等“三室一厅”生活配套设施。乡镇敬老院还为供养对象统一制作床铺、棉被、床单、衣柜等,确保五保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好。目前,该县集中供养五保户1519人,年人均供养标准2400元;分散供养368人,年人均供养标准1560元,集中供养率为80%。同时,该县加大规范化服务建设力度,相继建立健全了院长责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等服务规章制度,还联合各乡镇计生服务站、卫生院为每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
为增强敬老院持续发展能力,该县积极探索以副养院的路子,把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组织起来,发展庭院经济,着力提高院民的生活水平。此外,各乡镇中小学校还把敬老院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平台,定期组织学生为老人打扫卫生、表演节目,让老人切实感受到“家”的温馨。(丁向辉)
[ 责任编辑:大树 ]
(责任编辑:xhcen)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