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城网讯(赵永刚 王永宏 张东振)河北武强78岁老党员许久志27年如一日义务打扫公共厕所的先进事迹,经本网连续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为老人无私奉献拍手叫好之时,也留给人们些许思考:事迹背后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老人无怨无悔地做这件事?
“这事别人能做我也能”
这件事被许久志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
当时,原武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荣斌经常义务清扫县粮食局家属院的公共厕所。许久志与李荣斌二人私交很好,于是他抽空就去帮忙,利用上下班的时间帮忙一起打扫。
“你管吧?” 1983年的一天,年事已高的李荣斌因身体不便开始寻找“接班人”,许久志成为不二人选。“管。”简单的问答后,许久志便接过了这个特殊的“班”。
许久志说:“这事别人能做我也能。”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一管就是27年。
时隔一年,随着县城的规划,城管部门拆除了县粮食局的公厕,在许久志家门前的大街对面又新建起了一个公厕。许久志便“顺理成章”而又无声无息地管了起来。
“教育别人,也是教育自己”
1951年,许久志在河北省公安干部学校学习半年后,作为志愿兵加入到阜城公安队,自此开始了他长达20年的地方军队生活。之后,他先后被调往泊头、沧州、黄骅、天津等地工作,基本上一年调动一个地方。
与频繁的工作调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工作岗位性质一如既往,先后担任公安队文化教员、连副指导员、营政治助理员等,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都是教员”。
“教育别人,也是教育自己。”身为教员的许久志对自己提出了要求,教育别人须以身作则,传授他人知识自己须先领会精神。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不是口头提提,是要看行动的。”许久志回忆,当时连队要求所有的战士学雷锋做好事,各班每天都会点名表扬一批人。扶老携幼、乘坐火车给人让座,下车帮上年纪的人提包……帮贫扶困做好事蔚然成风,成为了人们的自觉行动。
为上好学习课,许久志每天都会摘抄报纸,给自己“充电”。所有要讲授的内容许久志必先研读充分理解后,再用心地传授给战士们。
记得有一次,许久志出差回到天津塘沽,刚下火车便看到一位妇女背着一袋重物出站。他过去一问得知她要去塘沽船厂,离部队也不远,于是决定帮她驮一段。他一接过那个袋子,感觉比自己想象地要重多了。“学习雷锋,既然答应了就帮人家驮着,让她自己驮更驮不动。”就这样,他走一段歇一段,帮人把袋子送到了目的地。
“佩服林秀贞”
许久志保留着2006年、2007年期间河北日报、衡水日报报道“全国道德模范”林秀贞的报道。
同为衡水人的林秀贞30年如一日义务赡养了六位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的先进事迹在全国传为美谈,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身边的人,其中包括许久志。
“我佩服林秀贞,要向她学习。”许久志说,他时常会看看这些报纸,以林秀贞为榜样做好事。
这句话已经转化成了具体行动。
而今当媒体纷纷报道许久志的事迹后,许久志也被人誉为“当代时传祥”。“看到媒体报道了,向您学习。”每当听到这样的赞叹时,便有一种幸福感洋溢在许久志的心间。
“劳动本身是一种幸福,一种享受。”许久志说,“为了让大家方便,我做这件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