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5岁高龄,右腿残疾,一辆没有车镫子的三轮车,四条小狗。他从河南南阳一路走来,要去秦皇岛看看毛主席诗词中提到的“秦皇岛外打鱼船”。这就是杨海,一个一生都在行走的孤独老人。
◎孤儿靠乞讨生存
杨海老人祖籍山西洪洞,自幼父母双亡,他三四岁时跟着别人流浪到河南南阳,靠着邻里接济,艰难长大。“小时候没吃的,就到地里找野菜充饥,最饿的时候连草都吃。”回忆起童年,老人眼中闪过一丝惆怅之情。
由于天生右腿比左腿短,又没有读过书,也没有任何生存技能,杨海只能以乞讨为生,“那时候就是个要饭的,有上顿没下顿的,觉得自己怎么这么不幸,生活中没有一点开心的事,也没有亲人,到处漂泊,没有安身之处,想死的心都有了。”
◎步行“旅游”找到生活乐趣
初见杨海老人时,他坐在三轮车上休息,本来记者认为老人是一路骑车来到德州的,甚是佩服。再仔细观察,才发现老人的三轮车并没有车镫子,老人说他是正月初十从河南南阳出发的,一路推着车子走到了德州。老人说,他这次要去秦皇岛,想去看看毛主席诗词里提到的“秦皇岛外打鱼船”。
老人的三轮车车篷外面写满了对帮助过他的好心人祝福的话,老人告诉记者,虽然他没有上过学,但他20多岁的时候在南方流浪,遇到一个落魄的大学生,便跟着那个大学生学认字,也从那时候开始,能看懂书上的字了,也明白了些道理。老人说,一味抱怨地行走,不如快乐地抬头看看周围的风景,长长见识,因此,老人开始了步行“旅游”。在这个过程中,他得到过好多人的帮助,不知道怎么表达感激之情,便将祝福的话语写在车篷上,祝好心人一生平安。
问及老人在旅途中印象最深刻的事,老人回想起了他在安徽的大山中的惊险遭遇。安徽的大山深处有很多野兽,初到安徽的杨海老人并不知道,某天深夜露宿大山的深处,遇到了野猪,多年的流浪生活让老人具备了很强的生存技能,他立刻就地静坐,屏住了呼吸,躲过了野猪。说及这些,老人总是说自己是幸运的,游览大江南北,让他开了眼界长了见识。
老人的身边有四条小狗,都是他在路旁捡的。老人说:“看着它们被遗弃在路边,我就想到自己跟它们是一样的,收留这些小家伙,一来让它们能活着,有我一口吃的,就分给它们半口。二来和我做个伴,让我的旅途不那么孤单。”老人给四条小狗分别取名为红利、小路、张三、李四。其中,小路已陪伴着老人度过了九个年头,是老人最忠实的伙伴。旅途中,老人总是不停地跟它们说话,把它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平时老人主要靠好心人的帮助和自己捡垃圾卖钱维持生活。
◎路途虽艰,但一路前行
“虽然路很难走,但是我坚信我能走到。”说起自己的目标,老人很坚定。
虽然没有家,但老人说处处都是家。现在的他很快乐,更懂得从生活中寻找乐趣。“为什么不找一个地方安定下来,种种菜或者干点别的事情,偏偏这么风餐露宿地走呢?”记者问。“我本来可以找个地方安定下来的,但是我不想过那种生活,我喜欢行走,喜欢到处看看,冬天我就往南走,夏天我就往北走。这次要去秦皇岛看看毛主席诗词里的“秦皇岛外打鱼船”。愿望实现后,我还想去自己出生地山西看看。”
◎向好心人道声谢
与老人的交谈中,老人时常会提及帮助过他的好心人,在得知记者要对他步行“圆梦”的事进行报道时,他请求记者一定要帮他感谢这一路走来帮助过他的好心人。
老人的脚步没有停止,对老人的采访也是边走边进行的。问及老人晚上如何休息,老人说,累了困了就停在路边睡会儿,夏天蚊子多睡不着就接着前行。
我们祝福这位孤苦却坚强乐观的老人能一路顺风,顺利圆梦。
□见习记者 吴杰 摄影 刘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