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老人的“悲欢故事”
正文浏览次数:335
2014/12/13 11:47:5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5月初的一天晚上,天气十分异常,拉孜县扎西岗乡苏村简陋的村委会房屋窗外飘着点点雪花。此时,记者正对现年67岁的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拉巴进行采访。
“西藏民主改革之前,苏村的所有耕地、生产工具、大小牲畜以及村民都属于当时萨迦境内的‘迷庄园’,农奴们一年四季辛勤劳动所换来的只有牛马不如的苦日子。”拉巴老人将记者带入了记忆的长河。
拉巴老人曾听已故母亲讲,幼年时期的他,与苏村其他孩子一样属于“迷庄园”的小农奴,他们的大多时间要到山上放牛、放羊,有时为了解决庄园的燃料,还要赶着毛驴上山砍柴或捡牛粪。拉巴9岁那年,母亲想方设法托着亲戚关系,把他送到扎什伦布寺学习佛教知识。
直到拉巴15岁那年,沉寂、落后、神秘了千百年的西藏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开始实行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当听到西藏民主改革的伟大号角时,拉巴更加思念体弱多病的母亲,再也不想待在寺庙,便回到了自己阔别已久的家乡――苏村。
那时,民主改革的春风早已吹到了苏村,热情高涨的拉巴凭借在寺庙里学到的知识,投身于民主改革的浪潮,在推翻压榨人民群众的“三大领主”后,分到了土地、牲畜、生产工具。
拉巴25岁那年,在母亲的劝说下与宁日村一位善良贤惠的姑娘结为夫妻,并养育了6个子女。1985年,拉巴在当时的拉孜县若措乡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当选为扎西岗乡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60年来,从过去自身都归于贵族庄园的悲惨境地到如今一家拥有16亩耕地、26头牦牛、160只羊,还能享受到党和国家的各项惠农、强农政策;从过去清贫如洗的日子到如今成为村里的顶梁柱和辛勤劳动的榜样,这就是拉巴老人的“悲欢故事”。
(责任编辑:xhcen)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