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助老”惠及6万农村老人
正文浏览次数:648
2014/12/13 11:47:0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慈溪新闻网讯(记者 陈利群 通讯员 邹建尔 叶玉娟)宗汉街道周塘西村的陈贵铨老人虽然过着独居生活,但日子照样有滋有味:每天不用自己做饭,走几步路便可到村食堂用餐,每周二次还有人上门为他打扫卫生、洗洗衣服。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得益于该村慈善分会的助老安老工程。
以助困、助残、助学、助医、助孤、助老为目标的村级慈善分会已遍布我市各地,目前,全市有村级慈善分会103家,募集善款4600余万元,“慈善助老”在这些村留下了一段段佳话。
随着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比例的日益提高,社会老龄化问题日趋凸显。据介绍,目前我市已有60岁以上老人19.5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8%,其中空巢老人9万多人,失能老人1.1万多人。如何更好地关爱老人,丰富老人的文化生活,让更多的老人真正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成了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宗汉街道周塘西村早在5年前就成立了慈善分会,企业的踊跃捐款保证了足额的慈善基金“广积善缘”。除了积极帮助困难群众,村级慈善分会每月拨出一部分善款为女性55岁以上、男性60岁以上的老人发“工资”,年年如此。部分村级善款还用于“居家养老”项目,改善老年人的餐饮膳食,为困难老人提供免费家政等。今年80多岁的陈贵铨老人老伴早亡,过着独居生活,村里有了“居家养老”服务后,他辞掉了保姆,每月只要花100元就可以吃上可口的一日两餐,村里还有人上门义务为他打扫卫生。用完餐后,老人喜欢到村老年活动室和老人们聊聊天、看看电视,日子过得蛮惬意。村书记陈华军告诉记者,“慈善助老”不但让不少困难老人享受“贵宾”待遇,更让全村730多名老人时时感受着敬老助老的温暖。据统计,该村慈善分会每年用于助老安老的款项超过了70万元。在周塘西村,老人们有3个老年活动室、1个图书室,而且每月还举办两次“老年论坛”,老人们还能在自己的舞台尽情挥洒属于他们的精彩。
村级慈善分会成立后,白沙路街道三洞桥村不但每月为村里的老人发“工资”,从去年开始,该村还用慈善基金建立了“长寿基金”。凡是该村活到百岁的老人,生日这天都可以收到一个“大红包”,以鼓励村民健康生活,争做长寿老人。据介绍,目前,该村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可以拿到100元以上的敬老钿,90岁以上的每月能拿到200元。随着企业踊跃捐款,该村的慈善基金不断增长,慈善助老款项也随之递增。据村书记沈佰新介绍,该村慈善助老从2008年的20多万元到去年已达33万多元,今年这笔助老敬老款预算将达到54万余元。
村级慈善分会积极开展的慈善助老敬老工程也吸引了众多企业家的关注和支持,不少企业纷纷慷慨解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分布全市各地的村级慈善分会,大多有一批固定的捐款企业,不少规模型企业从慈善分会成立后就一直数年如一日为慈善事业奉献爱心。市老龄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村级慈善分会通过助老安老敬老关爱农村老人,为农村老人办实事,大大丰富了农村老人的生活,让更多老人真正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责任编辑:xhcen)
热点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