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首页 >> 热点新闻 >> 国内外涉老新闻
【晋中】“竹笛老人”为大学生“扫盲”
        正文浏览次数:456
  2014/12/13 11:46:3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打印 | 复制 | 保存本页信息
  最近一段时间,在山西晋中各大院校门口,市民们常常可以见到一位吹奏笛子的老人,优美的笛声引来很多老师、学生和路人欣赏。老人演奏完毕,还要和围观的学生们交流探讨。

  记者了解到,这位“竹笛老人”叫朱世清,今年65岁,此前一直生活在北京,退休前是北京某中学的音乐老师。今年3月跟随妻子回到榆次照顾生病的老母亲。

  从2006年退休起,他就带着一根自制的笛子,往返于中央民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交大、北师大等各大高校,在校园里演奏笛子,所到之处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很多人是被笛声吸引,还有的人停下脚步,是因为老人在身旁摆放的一个大纸筒,上面写着“大学毕业不识谱,是中国教育制度的悲哀”。20多年的音乐教学经历,让朱世清对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体会颇深,“孩子们大都是为了升学、为了出路而学,没有个人爱好,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孩子的天分,也制造出一批对所学专业没有激情和创造力的大学生。”如何才能尽一己之力改善这种状况?怎样让音乐知识得以普及,发掘和培养具有音乐天分的孩子?退休后,朱世清将目光瞄准了大学生。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将充实到各行各业,其中也包括教育界,如果能让所有的大学生都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学会欣赏音乐,势必会带动全社会学习音乐的热情。”抱着这样的想法,朱世清开始了他的“扫盲”之旅。

  在朱世清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为全国高等院校输送了大量的音乐人才。但多年来一届届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让他发现,选择钢琴、小提琴、古筝等贵重乐器的逐年增多,而选择类似于笛子这样简单的小型民乐的则日益稀少,而且很多在民间历史悠久的经典曲子都失传了。为了唤起年轻一代对于“民乐”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他选择以笛声来唤起大学生们对于中国民乐的兴趣。现在,在首都各大高校他都有“粉丝群”。来到晋中短短两月,已有很多人表示要和他学笛子,其中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7岁。

  现在,每天朱世清都要前往晋中学院、晋中高等师范专科学院、太原理工大学晋中分校等院校演奏笛子。他已经成为了大学门口的一种“现象”。 ( 记者 韩睿 文/摄)


  (责任编辑:xhcen)

相关信息
  • 大名县患癌老兵八年写出“粮食史”
  • 2016/2/18 13:45:53
  •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 2015/12/24 14:18:19
  • 人社部回应养老三大焦点问题
  • 2015/11/20 16:53:41
  • 赵县“傻”大妈照顾孤寡老人42年
  • 2015/11/19 16:27:52
  • 为方便大家买菜 丰润七旬老人“赔钱”卖菜近20年
  • 2015/11/3 16:40:04
  •  热点文章导读 
    九九重阳节
    失独之后 养老之困
    长江沉船事故反思:低价夕阳红团常让老
    东光县七旬老农痴迷根雕成为民间工艺美
    让“银发红利”加速释放
    一组关于敬老爱幼 石家庄幸福省会的图
    游子“微信红包”情暖家乡孤老 游子微
    九旬老党员的人生坚守
    张家口八旬翁练成瑜伽达人 免费施教
    陈梅生一生献身革命
    黄骅72岁老人将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
    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
    先啃老后甩老 被“榨干”的老人何去何
    社区养老产业的机会来了 中央财政将以
     图库 
    版权所有:河北省老年事业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文化促进会 河北省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6号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3054758、87102610 邮箱: 846689042@qq.com
    冀ICP备10006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