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几名老人过集体生活,一起娱乐,休息时各回各屋 学者:钱和责任得分清
晨报讯(记者 肖易寒)几位老人搬到一处,一起搭伴养老。这种方式现在越来越受老年人欢迎。
他们认为,这样既能排遣寂寞,又能让各自的儿女放心。
一起娱乐,休息互不打扰
昨日10时许,记者来到沈阳市松山小区。高大娘、黄大爷及王大娘等进行“搭伴养老”已经有两年的时间。
83岁的黄大爷告诉记者,他有一处70多平方米的房子,“要是我一个人住,感觉可孤单了,所以我把房子腾出来,让更多的人一起和我住,免费住房,大家交伙食费就行。”
平时老人们在客厅里一起看电视、娱乐,休息时各回各屋。
黄大爷喜欢书法,他给北屋取名“独芳斋”,南屋叫“书乐斋”。他说:“叫书乐斋是因为我喜欢写书法和看书,而对面的独芳斋是女同志们经常唱歌、说知心话的房间。”
生活费AA制,老人很充实
高大娘告诉记者,每个人出400~600元生活费,她负责做饭,黄大爷负责清扫,王大娘负责组织娱乐活动。“这下可好了,我们在一起,一点不感觉孤独寂寞,还有不少老年人都要学我们呢。”王大娘说。
高大娘介绍,大家是在“互敬”、“互学”、“互信”、“互助”的基础上,一起学习生活,非常充实。“起初有人不理解,都有子女为什么还这样,但他们看我们很快乐,慢慢就理解了。”
高大娘的儿子表示,平时白天儿女不能陪伴老人,老年人在一起才不寂寞。
黄大爷的子女表示,过去父亲一人独居,他们不放心,天天来看;现在隔一段时间过去,子女非常放心。
老人互助,节约社会资源
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街道关爱空巢服务中心负责人周淑华说:“这种互助养老好处非常多,比如老人自己居住,一旦发病非常危险,在一起互助养老,不但解决寂寞,也能缓解养老院床位不足。”
周淑华介绍,黄大爷家不但可以搭伴养老,而且更多老年朋友可以来此活动,“一些低龄老人主动照顾高龄老人、相互关心帮助的氛围越来越好。”目前,很多单身老人不愿意再婚,往往是自己孤独地住着大房子。
“沈阳至少有30多个互助养老的家庭,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周淑华说。
专家:管理问题不容忽视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表示,目前社会上提倡居家养老,因为养老院离家远,而且老人间彼此不熟悉。而“搭伴养老”是选择熟悉的人养老,这相当于“小型养老院”,如果缺少一些管理也会引发系列问题。
“比如资金管理、分配,毕竟没有法律的约束和亲情为纽带的约束,容易引发纠纷。最好有社区作为依托进行管理,划分责任和义务,再派出年轻人作为志愿者,经常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做做饭,让‘搭伴养老’的方式更加科学化。”
“搭伴养老”
其他老人咋看待?
其他老人对此如何看待?记者随机问了一些老年人。
78岁的王大娘说:“我住130平方米的房子,孩子们在国外,我非常孤单,也不想再找老伴,搭伴养老挺好的。”
72岁的孙大爷说:老年人脾气和性格都固定了,大家无论性格多相投,都容易争吵的,最好别住一起。
60岁的李女士说:“搭伴互助养老可行,老人之间最好签一份协议,明确互助过程中资金分配、出现问题后责任等问题。”
65岁的吴先生说:“互助养老并非养老长久之计,这是暂时的,养老还是需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